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5篇
管理学   92篇
人口学   57篇
丛书文集   67篇
理论方法论   25篇
综合类   498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2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2005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取代了过去的流动性不足,本文将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对银行流动性过剩这一广为受到关注的新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首先,简述流动性过剩的含义及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具体表现和流动性过剩的不利影响。其次,重点分析流动性过剩的原因,指出持续的贸易顺差和当前我国的货币机制是导致流动性过剩的根本原因,最后从微观、宏观层面和金融监管当局角度提出破解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52.
论中庸的伦理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第一个明确提出“中庸”概念,并把“中庸”看作为“至德”。中庸,就是恪守中正之道、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与中和之意。“中和”,是中庸的精髓。从伦理学层面看,中庸,在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方面,追求“和而不同”的中和境界;在道德行为上,坚持“过犹不及”的理性精神;在道德选择上,发挥“随时而中”的权变智慧;在道德规范上,坚持“兼德而至”的辨证思维原则。  相似文献   
53.
理论界在讨论农业剩余劳动力时忽略了农业劳动质量,在讨论农业劳动质量时又远离了农业剩余劳动力。农业劳动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多少,人民公社下劳动质量的偏低导致了农业产出低和农业劳动力不足;而家庭承包责任制使农业劳动质量得到提高,进而也使农业产出和农业剩余劳动力同时增加。人民公社下劳动质量的偏低是生产队的组织结构导致人们争夺分工好处的机会主义行为造成的内生交易。  相似文献   
54.
股权分裂与国有股流动性溢价:基于流动性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有股、法人股的存在降低了二级市场的流动性,导致证券定价缺乏效率,从而降低了社会福利。必须对国有股和法人股进行流动性变革,以合理的方式消除国有股所包含的巨大风险和不确定性,促进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而流动性变革的关键在于国有股的合理定价,因此,在国有股定价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非流通股的控制权溢价、非流通股在投资者财富中所占的比重、流通所受限制时间的长短及股价波动性等因素。  相似文献   
55.
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等文献当中,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这两个概念是在特定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出现并具有理论意义的。生产劳动是直接为资本家带来剩余价值的劳动,非生产劳动则只是为人们提供了生活和精神上的服务,不能增加资本家手中的财富。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和多元化使得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之间并不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随着劳动指向对象和劳动产品享用者的变化,很多非生产劳动在实质上也转为了生产劳动。在当代社会,由于现实需要,通常人们对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理解不只是局限于马克思的文本,而是将二者的内涵做出了调整,使其具体化。马克思独特的经济学—哲学视域中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理论也丰富和深化了马克思的劳动学说和哲学本体论思想,使其政治经济学理论具备了永久性的经济学、哲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6.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经济学诠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丽欣 《河北学刊》2003,23(5):204-206
“三农”问题凸现了当前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中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转移已成为解决问题的基本取向 ,经济学理论充分证明了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吸纳农民进入城市 ,完成村民成为市民的嬗变 ,既符合经济运行法则 ,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7.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业大国的经济起飞必定要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路。在分析我国农村劳动力过剩原因的基础上 ,我们可以提出如下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的建议与对策 :着眼于农业内部 ,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 ;加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 ,拓展劳务输出空间 ,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区域间转移和向国外输出 ;不同地区需要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 ,结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趋势 ,制定适宜的城镇化政策 ,使城镇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协调起来  相似文献   
58.
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change of labor resources distribution in the whole country and the effect of financial crisis on the labor force by use of employment population size,investment scale and the relevant data of GDP scale from different provinces in China.The optimal investment model of labor force is built according to the Marginal Product Elasticity Theory to estimate the quantity of surplus labor force in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China.It also analyzes the effect of investment on the labor force migration according to Capital-Labor Force Flow Model of Thomas B.The study shows that there is no shortage of labor resources in our country;the labor resources distribution in eastern regions is close to the optimization;the largescale surplus labor force still exist in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western regions will become the regions with the largest number of surplus labor resources instead of central regions.  相似文献   
59.
分析我国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模式得知,一方面通过就地转移的方式大量转移剩余劳动力很困难;另一方面,随着大量剩余劳动力往大中城市转移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大、中城市进一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大大地降低。因此通过农村城镇化建设,把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是现阶段的必然选择。小城镇转移模式在吸收剩余劳动力上具有独特优势,建议通过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60.
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小城镇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向二、三产业转移问题上遇到了重重困难。而小城镇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上具有重要作用 ,是农村富余劳动的“蓄水池”和“节流闸” ,可以很好地满足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成本需要。必须合理布局 ,科学规划 ,加快小城镇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