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58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55篇
管理学   11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2篇
人口学   22篇
丛书文集   786篇
理论方法论   252篇
综合类   3828篇
社会学   211篇
统计学   26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216篇
  2013年   319篇
  2012年   341篇
  2011年   389篇
  2010年   330篇
  2009年   328篇
  2008年   332篇
  2007年   438篇
  2006年   418篇
  2005年   368篇
  2004年   345篇
  2003年   325篇
  2002年   305篇
  2001年   211篇
  2000年   136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61.
浅谈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翻译不可避免受到译者主体性的影响 ,本文从文学翻译中译者与原著、翻译过程、译著、译著读者以及审美活动等几个方面的关系探究译者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62.
隐喻所包含的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对翻译的影响不可以一言概括之,中西方学者在隐喻翻译方面的见解既有共识也有分歧,但既然翻译的初衷是交流不同文化中本来存在的东西,那么在隐喻翻译中还是提倡采用外国化的处理方式保留它本来文化中的内涵。本文从文化的视角分析隐喻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63.
文学经典是对宗教一政治语境中的"经典"的一种移用,但文学经典因移用而来的神圣化之原初语义遭遇了当代祛魅,由此嬗生的"经典消亡"论,其实质在于对文学价值的怀疑或搁置.祛魅的文学经典不再神圣,但却将作为价值基准而持续在场,因此经典并不会消亡.  相似文献   
64.
从文学文体学角度对网络文学的文体学创新进行研究,认为网络文学的文体创新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即体裁创新、语体创新和风格创新。三者共同构成了网络文学较之传统文学不同的文体特征。它们赋予网络文学以生机,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5.
本文从大学英语阅读学习的重要性着手,探讨英语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探寻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6.
文学作品是作家本性、人格精神的复现。江西遗民词作为江西遗民词人群个性、心灵之诗意表现 ,其中所表露出的欲挽狂澜于既倒、重整乾坤的雄心与壮志、对自身归属感的积极寻求和对自己所处时空的理性反思、及对社会人生的执著与关注等内容 ,正是这个词人群体在江西独特的地域文化环境中生成的豪逸之气、忠义之心、耿直之性等群体特征的文学表达 ,具有鲜明的地域共性与特色。  相似文献   
67.
语言学侧重形式研究,其本质特征是描写;文学批评侧重内容研究,其最大魅力是阐释。文学文体学是语言学与文学批评的交叉学科,它既重视语言学的描写,又重视文学批评的阐释。文章试图说明文学文体学的这种跨学科特点。  相似文献   
68.
本文认为鲲化为鹏、海外有山、海外有国以至天外有天的故事,之所以受到部分战国文化巨人的倾情关注,既和当时各国君主崇尚巨美的文化风潮有关,也和一批文学家、哲学家、政治理论家对海天之外的未知领域进行浪漫猜想有关,更和大批文化人士乐于接受随着中西交通而涌进的远方信息有关,甚至还可能和濒海民族尤其是流放远海的越国罪人的航海经历有关。  相似文献   
69.
交际教学法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得到了大力提倡。本文选取《新编大学英语》的一篇文章,结合课堂教学事例,叙述了交际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  相似文献   
70.
马德生 《晋阳学刊》2008,(6):97-100
文学消费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消费,当人们以时尚的方式来对待文学的阅读或欣赏时,文学消费的时尚化就会日渐其隆,而且呈现出四个方面的特征:文学消费主体日趋“小资”化、低龄化;消费对象日趋偶像化、明星化;消费方式日趋视听化、影像化;消费目的日趋娱乐化、消闲化。对当下文学消费的时尚化现象,我们不应给予简单的否定或肯定,而是应以辩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进行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