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5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44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5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604篇
理论方法论   153篇
综合类   2773篇
社会学   32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215篇
  2011年   258篇
  2010年   236篇
  2009年   215篇
  2008年   229篇
  2007年   307篇
  2006年   302篇
  2005年   269篇
  2004年   255篇
  2003年   247篇
  2002年   226篇
  2001年   164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本文旨在讨论模糊语言与翻译的关系.以虚对实,以模糊语言翻译原文的准确语言;以虚对虚,以模糊语言翻译原文中的模糊语言;以实对虚,以精确语言翻译原文中的模糊语言等角度探讨模糊语言翻译的方法.在翻译文学模糊语言中,译者应当明确自己的角色和作用,使译文文本同原文一样呈开放性的结构,让译文读者介入其中,去解读,去阐释,从而获得共鸣.  相似文献   
92.
新批评是现代英语学界文学研究中影响最大的一个理论流派,持续时间也最长.但是新批评对中国文论界的影响始终不大.英美新批评与作为中国现代主流文论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在意识形态上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在艺术理论上也有着鲜明的异质性.中国古代文论带有强烈的印象式批评特点,而新批评则带有强烈的形式主义和科学主义倾向,尽管新批评与中国古代文艺思想之间也有着某种程度上的相通之处,但是两者之间这些强烈和根本的异质性,决定了新批评在中国始终处于边缘化的境遇.  相似文献   
93.
在中国当代文学对读者的设计、利用和想象的层面上,当代文学读者在理论上被置于一个有决定权的地位,但实际上却处于被给予和被利用的存在状态,成为一种想象性的文学力量.由于文学功能和作用的被设定,文学的价值取向也被规定下来,文学阅读变成了文学教育,文学读者成了一个虚构的符号,读者的需要成为一种政策预设,成为政治意识形态想象和设计的产物.由于文学阅读的统一,文学感受的一致,最终会带来文学创作的趋同化,形成文学生产的循环和等质现象.  相似文献   
94.
《文艺报》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此种关联有助于我们梳理刊物本身与文学批评舆论建构的密切关系。在新时期文学批评舆论建构的初始阶段,《文艺报》以"介入与建构"彰显着主导文学评论刊物的媒介价值观与立场。这主要表现在总结态势与成绩",漫谈"文风的"回归"与延续,刊物栏目的"回归"与"新创",举办座谈会和编发会议报告、讲话及读者来稿",作品讨论"的出现与坚守,以及舆论的"视觉"诉求等等。  相似文献   
95.
上古文学制度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制度是指文学活动在制度层面的形质表征,有观念形态和物质形制两个层面,包括创制精神、用象形制、概念范畴、文用形态、篇章体式、传写形式等具体内容,也就是说,文学制度是文学自身的规定性。文学制度的规定性是自生的、自性的、自足的、自适的、自化的。引入文学制度观念,可以拓展和深化中国文学研究,这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应该有特殊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96.
美国文艺作品中的阶级位移主题是一个未被学术界重视的边缘话题,在当下的文化语境中研究其主题模式的嬗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洞悉此类美国文学作品的崭新视角.根据拉梅耳(R.J. Rummel)的观点,梳理了文艺学视域内的阶级概念,以此标准定义出阶级位移的主题并归纳总结出美国文学作品中"堕落"与"成功"两个主题模式.纵览19世纪中前期到当代的涉及阶级位移的美国主流文艺作品,在历史与文化语境中勾画出此类作品嬗变的轨迹和特点,并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其成因,指出女性和少数族裔人民的觉醒是推动阶级位移主题模式发展变化的内因.  相似文献   
97.
宋代文学选本形态在继承前代选本形态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变化与拓新。在分门别类、以类相从方面,宋代文学选本对作品的分类依据更为多样,类目更为细密;在层级结构方面,宋代文学选本的层级结构方式更为灵活,既有对前代二元层级结构的翻转,又更多地采用一元层级结构;在区分等次方面,宋代文学选本对作品的区分既有等级分明、壁垒森严者,又有纯为逞才竞技而排列名次者。宋代文学选本这种既相对稳定,又创意出新、灵活多变的文本形态,对后世文学选本的编纂多有启发、示范之功。  相似文献   
98.
李健吾的文学批评在古典文论的影响下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批评风范.他强调直觉感悟,善于营造意象,运用比喻、象征、类比等手法传达阅读感受,形成“托物取象”的论证方法;形式自由,短小精悍,文字飘逸、饱含诗情,形成了诗性言说下的散漫文体与诗意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99.
华金余 《兰州学刊》2010,(1):187-191
郭沫若早期文艺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徘徊于纯粹论与工具论之间,其原因主要是:首先,对文艺纯粹论的学理依据缺乏深入的了解,更由于中国文学史没有文学自主的现实经验,使得他面对西方文学自主论的论说时,会觉得非常有道理,回到中国的现实时,又会觉得文学工具论更合时宜;其次,艺术家与革命家的双重身份;第三,争夺文坛话语权的实用主义考虑。  相似文献   
100.
Abstract

The way the scroll text of Kerouac’s On the Road creatively manifests the writer’s unconscious concerns about his dichotomous hybrid French– Canadian–American heritage is analysed. The characters of Gabrielle Kerouac, Henri Cru and Neal Cassady are shown to operate metaphorically to symbolize Kerouac’s tumultuous relationship with the various elements of his genealogy. How the writer’s depiction of, and the protagonist’s allegiances with, these characters, who, respectively, represent French– Canadian maternity, European respectability and American unreliability, betray Kerouac’s covert attempts to reconcile his autobiographical feelings about the dualities implicit in his identity and mirror his efforts to navigate disparate cultural ideologies is examin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