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39篇 |
免费 | 107篇 |
国内免费 | 4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篇 |
民族学 | 15篇 |
人口学 | 3篇 |
丛书文集 | 604篇 |
理论方法论 | 153篇 |
综合类 | 2781篇 |
社会学 | 32篇 |
统计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22篇 |
2020年 | 26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26篇 |
2017年 | 26篇 |
2016年 | 32篇 |
2015年 | 59篇 |
2014年 | 147篇 |
2013年 | 121篇 |
2012年 | 215篇 |
2011年 | 258篇 |
2010年 | 236篇 |
2009年 | 215篇 |
2008年 | 229篇 |
2007年 | 307篇 |
2006年 | 302篇 |
2005年 | 269篇 |
2004年 | 255篇 |
2003年 | 247篇 |
2002年 | 226篇 |
2001年 | 164篇 |
2000年 | 108篇 |
1999年 | 32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2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王永宽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3):107-112
中国古代文艺美学理论在明代中期以后表现出一种泛情论倾向,这同西方文艺美学理论中的泛爱论、泛性论明显不同。泛情论倾向的出现同中国文学史上重情的传统有密切关系。其理论意义和思想价值突出地反映在三个问题上,一是对人性和人的生命意识的张扬,二是对作者主体意识和主体情感的肯定,三是重视情趣的审美观念的确立。 相似文献
962.
话语类型与实践 ,是审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种途径。从 2 0世纪 50年代到 90年代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话语类型与实践经历了从政治—进化型、文化—审美型到多元 (以现代性话语和知识分子话语为代表 )话语类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963.
八股文的文学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强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49-53
用中国传统的杂文学观念来衡量 ,八股文具有特定的文学因素 :一是虚构色彩。作者借八股文立言的过程 ,也就是化其身为代言对象的过程。二是声韵特性。八股文是相对于律诗的“律文” ,是选择和运用特定的节奏周期模式、特定的套叠方式而形成的语音链系统。三是技巧趣味 ,即谋篇布局、经纬错综的技巧与手法。八股文文法、文诀的名称由抽象而趋形象 ,再经过文学的美化 ,进入小说、戏曲评点。八股文章法理论是历代“为文之法”的提炼、集中和定型 相似文献
964.
樊洛平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4):17-22
作为台湾文坛上引人瞩目的高产女作家,郭良蕙不仅游走于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的中间地带,拥有广泛的社会读者群,而且以她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文学题材的大胆碰撞,挑战了官方文学话语的权力场域.其小说创作内容从传统的男性社会横跨到现代社会,通过对台湾社会变迁过程中的女性情感境遇的审视,传达了作者有关婚姻爱情问题的深层思考.特别是她对性爱题材的尖锐触及,突破了台湾文学的创作禁区,并引发出一系列耐人寻味的台湾文坛风波. 相似文献
965.
“明道辅时”与“境生象外”——隋唐美学思想的转折与新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云鹏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4):7-13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一系列重大变化 ,隋唐历史步入了它的中后期。在现实社会发生转折这一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的深刻影响下 ,唐代中期的学术思想和艺术审美也相应呈现出与前期极为不同的发展态势 ;而这一切无不浸染着士人们的审美意识 ,并渗透于作为时代审美精神集中体现的美学思想之中。尤其是在复兴儒学、儒佛相融等哲学、社会思潮的强烈冲击下 ,唐代中期美学思想发生了历史性的裂变和转化 :一方面 ,隋唐前期美学中所包含的以儒学思想为基础的审美观念、艺术理论 ,以新的历史形式再度兴起 ,产生了广泛深入的现实影响 ;另一方面 ,受佛学、道家思想 ,特别是盛、中唐之后趋向高潮并在士人中炽热流宕的禅宗思想的浸润 ,沉潜艺术审美独特意蕴、注重艺术自身审美特性以及阐扬艺术本体自性规律的美学思想也逐步趋于深化。这些方面 ,一并使唐代中后期的美学思想以其多维的内蕴和张力 ,直接影响到宋代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的形成。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说 ,唐代中后期的美学思潮及其理论既是隋唐美学思想发展的转折与新变 ,又是宋代美学思想发展的滥觞和先声。 相似文献
966.
陈茂琼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1(2):59-62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在建构现代戏曲学理论体系、奠定现代戏曲史学基础方面做出了开拓性贡献,为新世纪戏曲理论和戏曲史学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照。 相似文献
967.
陈传才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6)
面向新世纪的中国文艺理论 ,显现出马克思主义导向下多元化观念和研究模式互补、综合的发展趋势 ;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的变化 ,为文艺理论的建设性对话开拓了新局面 ;寻求现代性与民族性深度融合的文论构建 ,将以中国特色的话语形态与魅力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968.
矛盾与悖论--中国现代审美主义文论发展滞后探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希文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6(3):299-304
中国现代审美主义文论发展历程艰难坎坷,社会历史现实的特殊性、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思维方式的僵化、借鉴西方思想的急功近利心态及现代性的内在悖论等是造成其屡遭压制的主要原因,个中经验、教训对中国当代文论发展很有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969.
徐改平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0(1):16-23
晚清文学改良思潮对胡适 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不仅体现在胡适承袭了梁启超等人的以文艺作为新民手段上,还表现 在他们在诗歌革命的宏观问题上,也有大致相似的看法。当然,胡适也有所创新。这首先表 现在具体到如何进行诗界革命时,胡适与梁启超的不同意见。其次 ,胡适发起文学革命时 更多考虑了文学界的不令人满意的现状和文学自身的特性。胡适的独特贡献还在于将文学 革命与白话文运动紧密结合起来,认为要达到教育民众的目的,必须创造出能为大多数民众 所接受的白话文学。 相似文献
970.
吴直雄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34(6):124-130
典故与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等既区别明显,又联系十分紧密,时会"融通".由于区别明显,故在语海中能自成一"族";由于联系紧密,时会"融通",故往往在诸多的这一类论著和辞书中互见.这是因为典故与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等的定义角度不同所致,是它们"初始"概念及其由来联系紧密所致,是它们之间在某种情况下有可以互为"转化"的原因所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