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5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44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5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604篇
理论方法论   153篇
综合类   2773篇
社会学   32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215篇
  2011年   258篇
  2010年   236篇
  2009年   215篇
  2008年   229篇
  2007年   307篇
  2006年   302篇
  2005年   269篇
  2004年   255篇
  2003年   247篇
  2002年   226篇
  2001年   164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以研究当前中国文化艺术领域的道德失范现象为现实出发点 ,提出了在当前中国社会构建文艺伦理学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并界定了该学科的研究对象、基本概念 ,阐述了该学科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指出了该学科的研究重点是文艺伦理学的框架体系、文艺道德的规范体系及文艺工作者的理想人格素质 ,其难点是怎样把握文化市场建设的价值导向、如何对受众进行正确引导、怎样加强网络道德建设以及构建文化领域道德建设的良性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992.
把古典形态的历史上的文学批评整理为现代形态的文学批评的历史,是2 0世纪批评史研究界的主要贡献所在,文章追溯了2 0世纪批评史研究范式从侧重历史研究向侧重理论研究转变的进程,并以三卷本《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为例证,揭示了理论研究的特点和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93.
学衡派与五四新文化派在新文学建设上具有一致性,但也存在分歧。这主要表现在学衡派对五四新文学批评的五个方面:即文学名分上的新旧之
分,关于“文学进化论”问题,文学的贵族和平民之争,文学创造的方法问题,文学革命与文学专制等。尽管其批评具有一些不足和缺陷,但学衡派针对五四新文化运动过分反传统而带来的缺陷性的攻击也具有学理上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994.
介绍俄罗斯作家伊凡*阿列克谢叶维奇*蒲宁的生平及其主要作品,展示作家当时较为复杂的创作思想和作品的独特风格,概括和总结蒲宁小说的艺术特点。,This essay tells us about the Russian aut hor, Ivan. Alexselvich. Bulin, his life and his main works. It also shows the a uthors complicated creative ideas and the special styles of his works. And it summarizes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Bulin's novels.  相似文献   
995.
中国传统哲学对现代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产生影响的主要是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人生哲学。道家所祈慕的绝对自由以及崇尚的安命无为的生活态度使现代中国具有浪漫倾向的作家由此形成了两种不同的人生哲学及其作品中两种不同的人生主题  相似文献   
996.
翻译是一种再创造。文学翻译使用的是一种具有美学功能的特殊的艺术语言。这种语言要通过译者生动而合理的想象 ,再现作者凭借创造性想象所表现出来的艺术世界 ,在译作读者和原作者之间架起一座沟通与理解的桥。文学翻译者作为原作有特定任务的读者 ,必须具备与作者同等的想象能力和描述能力  相似文献   
997.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是革命的、实践的批判理论 ,它以最终“跳出意识形态”为指向。马克思的文学批评是其意识形态批判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文学思想的实质是力图将文学作为在资本主义世界宣扬无产阶级意识 ,以激发革命 ,彻底“跳出意识形态”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98.
在全球化背景下 ,中国语境正呈现出多元文化形态。西方文化与文学理论特别是带有某些后现代特征的文化研究理论对我国文化理论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并力图改变社会转型时期知识分子的话语功能。文化交流、科技进步和资讯的发达将使原来封闭的文化生存状态不复存在 ,代之而来的是不同文化间的冲撞和融通。面对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更要保持民族文化身份 ,在平等的基础上展开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相似文献   
999.
翁扬  余飘 《南都学坛》2001,21(1):49-53
1981年,刘绍棠的乡土文学理论基本成型。这个理论可以归纳为五大要点:一、乡土文学要坚持文学创作的党性原则和社会主义性质。二、乡土文学要坚持现实主义的传统。三、乡土文学要表现中国气派,继承和发展民族风格。四、乡土文学要充分表现地方特色。五、乡土文学要描写农村的风土人情和农民的历史与时代的命运。刘绍棠的乡土文学理论与其乡土文学的创作是相映成趣、相得益彰的。综观刘绍棠的乡土文学理论和乡土文学实践,不难看出,他始终以坚定的社会主义方向和革命的现实主义为根基。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不仅继承毛泽东文艺思想,而且发展了毛泽东文艺思想,在当今文坛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000.
疏离与倒置——对20世纪中国文论与文学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立足于世纪之交文论“失语症”和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学术背景 ,全面回顾了 2 0世纪中国文论与文学所走过的历程 ,指出文论“失语症”是由于文论与文学之间的疏离、隔膜、倒置、错位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