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39篇 |
免费 | 107篇 |
国内免费 | 4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篇 |
民族学 | 15篇 |
人口学 | 3篇 |
丛书文集 | 604篇 |
理论方法论 | 153篇 |
综合类 | 2781篇 |
社会学 | 32篇 |
统计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22篇 |
2020年 | 26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26篇 |
2017年 | 26篇 |
2016年 | 32篇 |
2015年 | 59篇 |
2014年 | 147篇 |
2013年 | 121篇 |
2012年 | 215篇 |
2011年 | 258篇 |
2010年 | 236篇 |
2009年 | 215篇 |
2008年 | 229篇 |
2007年 | 307篇 |
2006年 | 302篇 |
2005年 | 269篇 |
2004年 | 255篇 |
2003年 | 247篇 |
2002年 | 226篇 |
2001年 | 164篇 |
2000年 | 108篇 |
1999年 | 32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2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991.
毛正天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132-139
中国现代性爱文学批评在精神分析学影响下发生、发展 ,走过了与“五四”文化运动的激情遇合和三四十年代的与主潮文艺美学疏离的风雨历程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话语体系与历史品格。 相似文献
992.
支克坚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0(1):1-15
中国现代文学在民主主义文艺思潮和革命文艺思潮两者的比较中发展。本应是一种平等的比 较,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这种比较的过程被当作了后者否定前者的过程。而鲁迅从前者的代表 转变成为后者的代表,并被拿来作为前者 应该由后者来否定的根据。然而鲁迅的文学道路,他的文艺思想的“现实”的特点,他的启 蒙主义的特点,他对革命文学的认识,都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进行着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的中国,这两者有一致和相通之处。所以,鲁迅在中国现代文艺思潮史上的地位 和作用,不在于他证明了只有后者否定前者才是历史的前进,而在于他揭示了两者共同的基 础,表明了两者应当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93.
文春梅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0(4):77-81
梁廷柟是晚清一位比较有影响的曲论家 ,其《藤花亭曲话》体现出将戏曲艺术引导归复到正统文学阵营的“雅”化倾向 :认为戏曲应该在“有功世道”方面体现价值 ;在文词方面则要求含蓄典雅 ,力忌鄙俗 ;戏曲故事只要符合伦常义理与生活逻辑就可以虚构 ;情节关目的设置则要以“奇”为标准。在封建社会晚期这一大文化背景之下 ,戏曲理论创新的空间日益狭小 ,复归与集成正是主流所在。 相似文献
994.
沈检江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133-136
龚自珍《己亥杂诗》中占相当比重的“寱词”写同灵箫的缱绻之情,却是他“尊情”文学观烛照下的真情剖露,是他的现实情感的诗化结晶,是与他的大我情感相辅相成的小我情感的刻画,也是他理想受阻时的彷徨咏叹,这给《己亥杂诗》的解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95.
张同俊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2):92-95
作为文学作品艺术价值载体的文学语言,其区别于日常生活语言及其他文体文本语言之处在于文学作品作家们在语言使用上的艺术性及创造性。前景化是文学作品作家们借以突出其思想并创造出文学作品某种特殊的艺术和美学效果的基本方法。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作家们通过偏离语言使用规范而使某些东西凸显出了,从而达到艺术创作的目的。本文系统论述了文学语言前景化及偏离的本质及其特征,分析了前景化与突出及反常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若干实例,展示了文学语言中前景化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996.
周丽娜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99-101
尼采的文艺美学理论围绕人性自由这一主题,彻底批判了以二元论和基督教为哲学、宗教基础的理性主义传统和道德形而上学,形成了灵肉统一的人性观,实现了人性的完整与人的自我创造。 相似文献
997.
998.
赵征军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7(1):107-110
本文从文本意义角度入手,探讨了文本意义阐释范式与文学翻译批评之间的关系,并在对话理论的基础上指出阐释的合理性才是文学翻译批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99.
沈杏培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1):127-130
现有的研究在对新时期之初的“东方意识流”这一文学现象的梳理和归纳,多层次探讨其本质特征、美学价值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现有研究对于这一流派的东方化过程中发生变异的原因则缺少发生学意义上的追踪和探源。据此试从东、西方意识流文学的基础、作家的文化品格、文化语境和文学体制的作用等几个角度对西方意识流东方化过程发生变异的原因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1000.
陈俊华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4(3):69-72
随着生态女性主义的研究拓展到文学领域,一种新的批评理论也随之诞生。批评家通过文学批评形式,从生态和女性双重视角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比较,重新审视经典文学作品,挖掘尘封的文学作品。它促使人们关爱自然与女性,关注人类命运和社会发展的目的,最终使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