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91篇
  免费   228篇
  国内免费   86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40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9篇
丛书文集   1149篇
理论方法论   184篇
综合类   7041篇
社会学   64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178篇
  2014年   483篇
  2013年   332篇
  2012年   588篇
  2011年   749篇
  2010年   616篇
  2009年   560篇
  2008年   589篇
  2007年   732篇
  2006年   644篇
  2005年   566篇
  2004年   512篇
  2003年   505篇
  2002年   431篇
  2001年   306篇
  2000年   180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尽管译者明白关注翻译的交际方面的重要性,但要产出真正具有交际性的译文殊为不易。译者之所以不易将自己置于接受者的地位是因为译者要与五个接受者角色相关且不易将这些角色区分开来,提出译者出现的种种错误是根源于对接受者角色定位不清,让译者明白这些错误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交际翻译这一概念及这一概念背后的过程和策略。  相似文献   
992.
鲁迅先生在清末民初提出他的"直译"主张后,又于"五四"前后提倡改革中国白话文,并在翻译上提出"宁信而不顺"的看法,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观点,也引起了中国翻译史上的一场讨论.拟分析鲁迅先生的"欧化"翻译观的形成过程和历史背景及其在中国翻译史上所起的利、弊两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3.
语言是跨文化交际中最主要的手段。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时 ,会遇到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成语及其运用、翻译问题。翻译过程中文化因素对于跨文化交际研究有着特殊的意义。本文就以上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94.
本文从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大背景下,对中国文学史上作家并称的现象作了宏观的审视,试图揭示其产生的根源并论述其作用与特点,为文学史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95.
成语是一种语言成熟与否的标志之一.中日两种语言有着许多互补性和易互换性,由于这种过于亲密的互借互补因素的存在,给它们之间的互译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关于汉日成语的互译问题,重点应弄清它们在互译过程中显现出的难译性和不可译性,并找出最理想和有效的翻译原则和方法.对此,首先要对汉日成语的语言形态形成认识,把握其共性;其次,汉日成语互译可粗分为直译型、变形译型、意译型;最后,是不可译问题,因成语自身有着丰富的内涵,部分成语具有不可译性,是进行翻译作业时难以逾越的一大障碍,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6.
德里达"解构"理论的最重要的概念是"延异","延异"指的是翻译时存在的时间、空间差异.由于两个文本和语言存在的差异,在翻译活动中形成了原文和译文的一种契约关系,这种契约关系使得翻译过程既改变了原文又改变了译文,因此也使原文及原语得以获生."解构"理论为翻译实践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不可译性"不意味着译者不应该翻译,而意味着在遵守经济性法则下,在译文中创造原文本的多样性是不可能的,因此在译文中保留差异就意味着对原文本的保护."解构"理论也存在其自身的局限性,在介绍中国文化时应尽量保留中国文化的异质成分,才是我们借鉴"解构"理论的真谛.  相似文献   
997.
本文从金华市公示语,包括广告、标识和招牌等英语使用调查入手,分析了公示语翻译错误的类型,以及产生这些翻译错误的原因。最后从实际出发提出了两点结论和四条如何改进这些翻译错误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8.
视角转换是反映小说审美价值和文学价值的重要写作技巧,一般通过转述语变换、模糊指称和运用体现叙述者价值判断的特色词语来实现。由于视角转换翻译存在文学效果缺损现象,因而译者应当充分考虑中英文的特点,必要时在词法、句法上实施转换。  相似文献   
999.
分析了英文合同的语言特征,认为其特征在词汇层面体现为用词庄重、准确规范,在句式层面体现为句式复杂、逻辑严谨,在语篇层面体现为程式固定、结构完整。英文合同的翻译策略就是在保持汉语表达习惯和超越汉语传统建构模式之间寻求平衡,取得准确、通顺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000.
翻译研究经历语文学派、语言学派、阐释学派、解构学派几个发展阶段后,使译者拥有了越来越多的主体性,但同时也带来了译者主体意识的过分张扬,为一些不负责任的乱译找到了借口。翻译在本质上是一种跨文化交际,它也有其自身的行为规范。译者在实施跨文化沟通行为时,必须遵从此类交际的规范和伦理,明确自己的职责,才能最大限度地确保交际的成功;而本文正是作者对翻译伦理问题所作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