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23篇
  免费   169篇
  国内免费   86篇
管理学   11篇
民族学   38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975篇
理论方法论   219篇
综合类   5030篇
社会学   127篇
统计学   6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274篇
  2013年   264篇
  2012年   392篇
  2011年   481篇
  2010年   403篇
  2009年   377篇
  2008年   414篇
  2007年   527篇
  2006年   520篇
  2005年   496篇
  2004年   453篇
  2003年   434篇
  2002年   401篇
  2001年   287篇
  2000年   178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文学思潮与创作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思潮作为观念系统是一个群体性精神结构,它贯穿于整个文学活动各个领域。创作思潮是文学思潮整体中的部分,而创作方法则是创作思潮这个部分中的部分。就理论性质而言,文学思潮概念主要是文学史范畴,创作方法属于美学范畴。在外延上,文学思潮可以包合创作方法,创作方法既可以隶属于文学思潮,又可独立于文学思潮之外而存在。  相似文献   
32.
文学史像藤蔓 ,其延伸带有很大的随机性。文学史上的各种形式 ,风格 ,流派 ,都可能发展成为文学史中的某种分支 ,其自身的生命在文化整作用下 ,选择 ,适应 ,变异 ,一种形态引出另一种形态 ,显示蔓状延伸。  相似文献   
33.
放生、惜字纸、中药 ,是雅俗兼有的三种民俗现象 ,也是中国民间文化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对中国人的文化心态具有特别重要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34.
20世纪50年代张恨水的通俗文学创作在选材方面有了一定变化,主要精力转移到重写家喻户晓的民间传奇故事上。通过对张恨水这些不大受人关注的作品进行条分缕析的解读,可以进一步体察50年代特定的文艺环境对作家心理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5.
20世纪90年代,余华开始以长篇创作为主,虽依然表现暴力、血腥、苦难、死亡,但更加入了含而不露的温情与幽默,叙述方式也趋向平静与温和,态度更加宽容,其作品多关注中国底层民众的生命历程和生存状况,表现民族传统中特别的性格。余华的转型包含:青年写作与中年写作状态下的不同心态与思想衍变、在内心创新欲望催动下自我创作的突破、时代的诱因三个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36.
苏赋十题     
本文首为苏赋辨伪,认为《苏轼文集》所收苏赋27篇,有两篇非苏轼作品。次为苏赋编年,二至五题逐篇考订了苏赋的写作时间。再次为苏赋辨体,六至八题分别论述了苏轼的骚体赋、律赋和文赋,认为苏赋诸体皆备,苏轼以文赋闻名于赋史,但他的文赋并不多。九题论苏轼仍以骈赋为多,着重论苏赋分类,认为苏赋题材十分丰富,含议政、纪游、吊古、咏物,苏轼不善饮酒,而咏酒赋特多。十题是比较二苏赋之异同,苏辙现存赋仅9篇,远较苏轼为少,作《缸砚赋》时年仅17岁,比《赤壁赋》的写作时间早25年。其《服菔苓赋》在当时已传到契丹,其《黄楼赋》尤为有名,杨万里甚至把《黄楼赋》与前后《赤壁赋》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37.
网络文学就是网络中“在线写作”和阅读的文学样式,是计算机网络媒介与互文本观念联姻的产物。无论就其外在活动方式还是内在精神而言,都体现出明显的互文迹象,它最明显地反映了互文性的特点,是有史以来互文本的最高典范形态。  相似文献   
38.
葛兆光先生严厉批判了教科书式的思想史写法,提出了思想史的“个人性写作”问题。然而,对“个人性写作”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葛先生却语焉不详,对该问题的讨论不免失之笼统和草率。思想史的“个人性写作”有其特定的来源、内涵和外延,思想史“个人性写作”的科学性和适应性是应该获得阐释的延伸性问题。  相似文献   
39.
红色经典是存活在特定历史时空中的特殊群体,能成为经典首先源于其被染色,即红色的坚强附着。红色经典存在艺术质量与其它经典同样高超的杰作,但红色的获得和坚守却先在地定格其地位,也放大其经典的魅力,更生成别样的艺术张力。因此,是颜色政治学的存在造成了文学史上颜色化的文学经典。对瞿秋白与《子夜》接受史的互动考察,意义也在于此。  相似文献   
40.
高准、邱捷对拙文《军事对峙时期两岸文学的互动简史(1949-1979)》提出的批评,完全是意识形态挂帅,如高准不止一次把政治著作当作文学互动例证,还把提倡文学现代化的余光中比做红卫兵;尤其是邱氏用政治批判取代文学批评,把大陆来稿视为统战特稿,共产主义入侵台湾,这种恐共心理真是似曾相识燕归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