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13篇
  免费   216篇
  国内免费   101篇
管理学   66篇
民族学   86篇
人口学   14篇
丛书文集   1217篇
理论方法论   243篇
综合类   5884篇
社会学   167篇
统计学   5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385篇
  2013年   303篇
  2012年   479篇
  2011年   586篇
  2010年   433篇
  2009年   446篇
  2008年   503篇
  2007年   601篇
  2006年   608篇
  2005年   525篇
  2004年   586篇
  2003年   552篇
  2002年   482篇
  2001年   348篇
  2000年   212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81.
妇女的性别觉悟,也可以说成妇女个人自我意识的觉醒程度,受个人所处的社会政治、历史经济、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决定。妇女性别的觉醒程度在不同时代及不同的个人身上,其表现各有特点,其作用也不尽相同。对妇女自身来讲,则直接影响妇女个人如何面对命运、选择机遇,以至决定最终的人生模式。本文试图对张洁、王安忆创作的长篇小说《无字》、《长恨歌》中两个主要女性人物一生命运与个人性别觉悟的关系做出分析,探讨这一关系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82.
通过描述和分析陈思和关于重写学史的最新论述,认为陈思和表述于90年代的重写学史方案一方面固然具有强烈的反化激进主义、非精英主义色彩和某种后现代主义倾向,但是,启蒙主义仍不失为其深层的逻辑基础。  相似文献   
83.
:词的出现是对传统诗教观念的突破,它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不但关乎文学自身的规律,还涉及到复杂的士人心理和社会关系的变革。笔者拟从文学接受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两个角度切入,探讨词在宋代的接受背景。  相似文献   
84.
本文从《血色黄昏》反映生活的真实性、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典型性以及独特的表现风格三个方面,对小说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85.
天才词人苏轼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对词风进行了全面的革新,为当时绮丽的词坛吹进了一股清新的空气。然而,在当时和稍后却未能得到普遍的认同。苏轼之后的北宋词坛主要活跃着两类创作主体,一是以贺铸为典范的都会  名士,一是以周邦彦为代表的大晟府人。他们并没有继承苏轼的革新精神,而是沿袭原有的道路,使词的创作重新陷入艳科的泥沼中去。  相似文献   
86.
黄庐隐作为“五四”新文学的创始人之一和塑造悲剧女性群体形象的代表 ,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大大的一笔。本文较具体地论述并指出庐隐小说集中反映了当时的一代知识女性在追求个性解放和个体人生价值的过程中 ,徘徊于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苦闷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87.
文章从政治的视角考察了汉魏文学 ,辨析了汉魏时代儒家诗教、文的自觉等理论问题 ,勾勒了汉魏文学与政治的流变态势和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88.
20世纪90年代的俄罗斯文学呈现出多元化、边缘化、市场化的特点。新的趋势是俄罗斯作家的媒体化、文学作品的网络化和文学语言的晦涩化。这一时期文学的3个热点板块是新侨民文学、宗教题材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  相似文献   
89.
胡适在思想理论、语言文学的教育工具和教育制度建设等宏观方面 ,对中国新教育具有重大影响和重要贡献 ,其对于中国新教育的贡献 ,在中国现代史上几乎很难有人能够企及  相似文献   
90.
言说体验之境并显示其中蕴涵的人生意义,既是文学言说的追求所在,也是文学言说的困境所在。不过言意矛盾并非仅仅体现为欲说之“意”难以转化为传达之“言”,其间的矛盾至少包括三种形态:“意”的丰饶与“言”的贫乏;语言本身固有的含义遮蔽了意义的表达;以及先于个体存在的语言对思维的限制。因此,言意矛盾实际上存在于两个过程之中:“意”向“言”的转化和“言”对“思”的禁锢,后者乃是更深刻也更根本的言意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