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0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50篇
管理学   15篇
民族学   51篇
人口学   48篇
丛书文集   286篇
理论方法论   112篇
综合类   1616篇
社会学   35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200篇
  2012年   168篇
  2011年   207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韩礼德将语法隐喻分为概念语法隐喻和人际语法隐喻。马丁等人提出了语篇语法隐喻这一概念,韩礼德对此一直没有明确地表明其观点。本文作者运用韩礼德的语法隐喻理论,结合语篇的主位结构、信息结构和衔接系统指出语法隐喻在科技语篇中具有展开语篇、衔接语篇和帮助语篇实现语域一致的语篇功能,以期对“语篇隐喻”概念提出作者的管窥之见  相似文献   
992.
欧孟宏 《云梦学刊》2009,30(5):103-107
左翼电影文本指左翼作家及其同路人参与制作的进步电影。为了实现其意识形态话语,左翼电影采取了一系列的话语建构策略:采用暴露性的策略直接宣扬阶级意识与民族解放斗争;通过探索女性命运来达到社会批判或者意识形态规劝的目的;以电影歌曲来传达政治观念。但左翼电影在建构其意识形态观念时也遇到了诸多的现实困境,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除了复杂的社会政治环境和文化语境外,与左翼作家本身的唯物机械论、庸俗社会学的左倾观念有着重要关系。政治上的急功近利使得大部分左翼电影颠倒了艺术与政治功用的关系,忽视了电影的娱乐功能。  相似文献   
993.
张剑 《学术探索》2009,(3):124-129
晚清文学改良者在救亡图强的压力下完成了“人的发现”,尤其是在传统观念下处于弱势、边缘地位的妇女、儿童,并且在“人的发现”的基础上完成了文学观念的初步更新。与晚清对于人的社会意义的突出不同,“五四”则强调回到原初意义上的有着各种性别、年龄、性格等个性差异的人本身,从而完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人的发现”。在此基础上,“五四”文学在人类主义的宽广视野下,以个人主义为核心,完成了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994.
从认知视角看象似性及概念隐喻与语篇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思维和语言认知的关注必然导致语篇。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认知语言学已跨出词句层面,扩展到语篇层面的研究。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视角探讨象似性及概念隐喻与语篇建构和认知理解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5.
本文运用身份动态性理论,从性别、话语风格和身份三者之间的关系.对影视作品中的部分话语进行分析,目的是揭示性别决定话语风格的片而性,  相似文献   
996.
在当代中国,《红岩》几乎是一部家喻户晓的作品。自1961年面世以来,《红岩》便赢得了读者持久的喜爱。迄今为止,仅在北京,它就已经印行63次,远远超过《红日》、《青春之歌》等同时代的其他红色经典作品。在此,通过对《红岩》出版成书过程的考察来探究其形成背后的运作性及功能性因素,对《红岩》如何在生产过程中逐渐实现其“意义”的转化而尝试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997.
汉语"民族"概念虽然具有含混、模糊的特点,并带来使用和交流的诸多不便,但其内涵的丰富和外延的宽泛,所显示的灵活性和包容性是欧美各国语言的相关术语不能比拟的。它能充分展现不同层次和不同层面的民族共同体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综合不同阶段不同形态的民族共同体的共性,揭示民族过程的规律与趋向,适应不同学科民族研究的需要。必须坚持中国民族研究的话语权,完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族群"概念的泛化使用会给我国民族研究带来困惑,不赞同用"族群"来取代"民族"。  相似文献   
998.
道德悖论研究的话语权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德悖论是一个集合性的概念,其中的道德悖论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特殊矛盾。当代中国社会存在的"道德失范"和"道德困惑"多为道德悖论问题。道德悖论研究具有广泛的现实基础和深厚的思想资源,其拓展和深入必将大大有助于推动我国伦理学的理论建设和道德实践,引发多领域的思维创新和进步,提升我们民族的思维品质。因此,其话语权是无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999.
“社会排斥”概念:语义考察和话语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排斥概念逐渐替代贫困概念,成为国际公共话语中社会不平等和社会政策讨论的主流,影响着世界发展模式的变化。从词源学的角度来看,社会排斥概念的现代语义起源于法国,而后通过欧盟的贫困项目及其组织传播到其他欧盟国家,最后逐渐被欧盟以外的国家和国际组织所采纳。这个概念具有动态性、相对性、累积性、空间性等多重特征,它与贫困、剥夺、不平等、歧视等概念与话语相关,但是又与这些概念并不等同。在实际运用中,出于不同的研究需要,人们往往也对社会排斥的具体定义作不同的界定。此外,受不同的政治文化传统以及学科传统的影响,国际上形成了一些关于社会排斥的话语和研究范式。这些话语和研究范式影响着当前人们对社会排斥现象的理论思考和政策实践。  相似文献   
1000.
语料库的方法突破了传统批评话语分析中有关文本量小和分析主观性的局限,通过呈现及物性系统的频率和搭配阐述了中美新闻发言人对待朝核问题所使用话语的异同,揭示了他们所隐含的意识形态。结果表明:中美政府在对待朝核问题的态度、愿望和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从而揭示了他们不同的政治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