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2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110篇
民族学   3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27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520篇
社会学   34篇
统计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01.
中国交通运输的阶段性迈进支撑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进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回答在新时代怎样建设交通强国这一关键问题,为交通体制规划与创新提供理论的引领与支持,解决政府、企业在交通决策方面遇到的现实问题。基于文献研究法和FSO三维综合交通运输理论,回顾了生态综合交通体系的理论发展,总结了1949年以来综合交通体系的发展改革历程,提出了综合交通体系的阶段论,构建了生态综合交通体系的理论框架。研究认为,生态综合交通体系是综合交通发展的高级阶段,其理论内涵是从功能、结构和运作3个维度符合社会经济协调和友好发展要求的交通体系;构建生态综合交通体系,需要贯彻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管理创新,掌握好交通产品创新、交通工艺创新、交通市场创新、交通资源配置创新和交通组织创新,注重交通发展与生态发展的协调性,为交通强国提供绿色驱动力;只有构建生态综合交通体系,推动国际、城际、城市交通的绿色发展,促进交通企业组织、硬资源、软资源的绿色发展,推进规划、映射、弹性机制的绿色发展,才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绿色发展的交通强国。  相似文献   
102.
随着中国铁路业路网规模和技术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铁路运输效率成为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基于中国铁路总公司18个铁路局2005~2014年的面板数据,利用改进的CCR-DEA模型,对中国铁路运输业的生产效率(投入产出效率)进行计算和分析,研究认为:10年间中国铁路运输业效率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就内部效率而言,各铁路局生产效率和空间分布不均衡,导致中国铁路生产效率改变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技术水平的内在提升,近年来的政策支持促进了自主研发的技术创新和外来技术的引进;二是外部资产投资增加的推动作用;三是产业结构变迁与铁路运输生产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铁路运输业与中国工业化进程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产业结构变迁可以对铁路运输业技术进步和综合效率产生正向影响,从而促进铁路运输生产效率的提升。研究结果表明,平稳快速的技术进步是样本期间内中国铁路运输业生产效率平稳的主要原因,而规模效率明显下降则是抑制综合效率增长的重要因素;中国铁路运输业需要降低建设力度,避免外延性的规模扩张,要更加重视铁路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率的发挥,从而改善铁路规模效率;更加重视既有运输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资源利用的强度和频率,重视内涵式扩大再生产的作用,从而改善技术效率;不断引入社会资本和市场竞争,通过引入竞争抑制铁路运输业可能存在的非效率因素,从而改善总体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03.
城市交通系统是一个多变量、多反馈、非线性的复杂系统,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科学合理地描述其动力机制十分重要。采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确定城市交通系统的界限,在具体分析系统内部各要素因果反馈作用关系和构建系统流图的基础上,建立城市交通系统动力学模型,重点对城市交通系统供需关系进行研究并给出模型的主要方程。以西安市为例,进行模型的模拟仿真,预测供需关系的发展趋势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远期供需比例会出现严重失衡,而采取限制机动车出行需求的转化、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等合理的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交通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104.
对“一带一路”经济带交通网络及国家经济联系的研究是推进沿线国家合作相通的基础,基于 GIS 空间分析技术,运用栅格成本加权距离算法计算“一带一路”的空间可达性,进而引入引力模型,测度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联系强度,探讨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联系空间结构及引力格局划分方法。研究认为,“一带一路”中国地区主要节点可达性空间分布具有“通道”型空间特征;西安是“一带一路”起点地区的质心城市,承担了中国境内大部分区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内国家及地区的联系,沈阳是东北地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是中国向北开放的窗口;中国与沿线国家经济联系的区域特征明显,具有强经济联系的国家有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印度、俄罗斯等,较强经济联系的国家基本为中亚区域国家,主要是蒙古、哈萨克斯坦、波兰等,欧洲区域的大部分国家与中国的经济联系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根据经济联系强度,将“一带一路”经济带分为三大区域: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以中蒙俄、中巴、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为纽带,推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际合作,三大区域应该加强优势互补与贸易相通,打造城市群与重要节点城市来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05.
为提升客运站自身市场竞争力,改善其对车方的服务质量管理,以车方客户作为提升服务质量管理对象,在服务蓝图理论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建立起具有18项评价指标的车方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并应用改进的IPA分析法进行服务质量评价与改进研究,指出客运站应在车方行包服务、司乘人员信息服务以及停车位数量与管理等方面进行重点改进。  相似文献   
106.
While much of the research on aging and driving has focused on sensory and motor changes, little is known about older drivers and the actual self-regulation adjustments they employ to continue driving safely. This research looks at how older drivers have made changes to driving patterns and behaviors that have allowed them to continue to drive without compromising their perceived safety, independence, and quality of life. Nine focus groups were held with older men and women aged 58 to 89 years. Some of the major themes that emerged were the following: older adults are very aware of age-related changes to driving; they perceive that self-regulation behaviors change with age; and they view transportation alternatives as limited or nonexistent. Policy implications include developing functional transit programs for older adults and car manufacturer training workshops to educate older adults on the safety features of newly purchased automobiles.  相似文献   
107.
In an aging population, safety and mobility are often viewed as being in conflict, when in fact they are two values that must be reflected equally in transportation policy. The challenge for policy makers and for society is to emphasize and optimize both. To achieve this, a comprehensive systems approach to driver health, personal decision-making and planning, community and transportation systems construction, vehicle design, and licensing regulations is needed. Such an approach requires crafting policies based on conceptualizing the issue as a continuum of resources facilitating safety and mobility regardless of driving status. The discussion that follows reviews components of the issue and suggestions for developing 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相似文献   
108.
我国航空运输LTO阶段和巡航阶段排放量测算与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国际民航组织的发动机排放数据库和我国航空运输的生产数据,测算2011—2016年我国航空运输在LTO阶段和巡航阶段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同时,针对典型机型、典型机场和典型航线进行相关污染物排放量的测算。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对于测算和治理我国航空运输排放产生的环境外部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9.
重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及缓解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重庆市主城区城市交通发展与运行现状以及面临的各种严峻挑战,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公交优先”可持续城市交通发展的主导战略经验,提出明确公共交通为主的发展模式、确保公交路权优先、优化公交线网结构、企事业单位镨时上下班、加强机动车管理等对策,以缓解重庆市主城区的交通拥堵。  相似文献   
110.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of driving cessation in later life, with a focus on voluntariness. The sample included 83 former drivers from the Baltimore Epidemiologic Catchment Area Study. A majority of participants (83%) reportedly stopped driving by their own decision. However, many voluntary driving retirees reported external factors such as financial difficulty, anxiety about driving, or lack of access to a car as main reasons for driving cessation. These findings imply that distinction between voluntary and involuntary driving cessation is ambiguous and that factors beyond health status, including financial strain, play a role in the transition to non-driv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