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5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34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26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4篇
丛书文集   262篇
理论方法论   66篇
综合类   1585篇
社会学   89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78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精神生态研究主要是关注人自身“精神圈”这一内自然的生态平衡,并探索精神生态失衡的文化和社会因素。在《最蓝的眼睛》、《秀拉》、《宠儿》三部作品中,托尼·莫里森塑造了美国黑人社会一系列悲剧人物形象,悲剧的因素包括“黑人性”的丧失与母爱的扭曲:在《最蓝的眼睛》中,黑人社区在白人强势文化面前迷失自我,丢弃“黑人性”,酿成了佩科拉一家的悲剧;在《秀拉》中,秀拉抛弃“黑人性”,蔑视黑人传统,给黑人社区带来了灾难;《宠儿》中塞丝杀死亲生女儿,《秀拉》中伊娃杀死深爱的儿子,都是扭曲的母爱带来的毁灭。如此种种,都折射出美国黑人精神生态的危机状况。  相似文献   
62.
海登·怀特认为,历史叙事离不开语言,而语言的特质决定历史叙事必然具有修辞色彩。史学家将零散琐碎的单组历史事件转化为一个具有内在逻辑的蕴涵开头、中间、结尾的完整故事这一过程,势必伴随情节化解释、形式论证式解释、意识形态蕴涵解释,这个过程无法绝对摆脱史家个人的主观好恶和情感偏好,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诗性构筑。   相似文献   
63.
清末民初,受欧美文明观、自由观的影响,"父母之命"的择偶模式成为中国婚姻的简单形象,而爱情作为结婚的要素与婚姻挂钩,知识青年对婚恋自由的追求渐成风尚。本文以1919年底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关于"男子可否承认父母代定的未婚妻"的讨论为例,反思近代中国婚姻家庭史研究方法。试图把婚姻观的变化放在历史的脉络中考察,强调人事环境的复杂性和联系性。  相似文献   
64.
徐亚东 《南都学坛》2004,24(4):54-57
周大新的小说创作在不同的阶段显现出一些恒定不变的因素,一方面是他对现实主义精神的守护,另一方面是对女性及其命运的持久关注。它们共同构成周大新小说创作的"不变"。而他小说创作的"变"则主要表现为他吸收新的艺术因素,在叙事方法和技巧等方面进行艺术变革,以更好地表达他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65.
建国以来开展的思想运动和新文艺观的确立,对开始于1954年的《长生殿》讨论产生了深刻影响。而讨论伊始即对尚处于萌芽状态的“爱情主题说”进行批判,并将其提升到“资产阶级思想”的高度,则多少偏离了学术讨论的常态。从这个角度看,1954—1956间的《长生殿》讨论虽然不能说已具有了“思想事件”的性质,但却透露了向这种性质演变的迹象。  相似文献   
66.
以人文精神为切入视角,从思想观念、价值标准和道德情操三方面剖析毕淑敏都市小说创作中人的价值观念变化,从而解读毕淑敏关注个体生命价值、开拓人性文化中人文关怀新局面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67.
伊恩·麦克尤恩小说呈现了西方尤其是当今英国社会中人们面临的一个个伦理矛盾和困境,对善与恶、异装癖、恋童癖、虐待儿童、受虐与施虐、金钱与政治、自我与利他等伦理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同时,作家的叙述伦理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他主要选择从人物立场道出具有伦理指向的话语、反讽、象征和视角选用等方式来表明自己的伦理态度。  相似文献   
68.
文章针对国人长期存在的对鲁迅的责难、批判和否弃等不正常的文化现象,从两个领域来探讨和论证鲁迅的经典意义与当代价值:第一,从文学的基本性质、品性、功能、作用的角度来论证;第二,从“鲁迅:20世纪中国的民族寓言与民族文本”的范畴来申述,并着重对此点加以论证,指出鲁迅的文本反映了20世纪中国的精神世界、时代气质和文化心理结构.中国现代文学因为拥有这一民族文本,而显现其内蕴的深厚和成就的辉煌,以及具有与世界文学对话的资质和进入世界文学宝库的荣光.同时也为世人了解中国提供了形象化、深刻而可信的文本.  相似文献   
69.
中国民间说唱艺术是中国文学和各类艺术的母体,孕育了小说、戏曲等,并对音乐和舞蹈等有明显影响,研究价值较大。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新经济体系,民间说唱艺术原有的市场体系被改造。政府通过“划分经济成分”等行政手段改造了说唱艺人,说唱表演场所也被国有化。说唱艺术创作体系被国有化改造,创作者的利益难以保证,生产体系被阻断。改革开放后,说唱艺术的国有经济体系逐步变革,说唱艺术团队多采用双轨制经营。部分民营团队回归传统经营方式,借鉴了现代市场化的经营,生存状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70.
《简·爱》男主人公罗切斯特读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威廉来昂曾经指出 :《简·爱》像一个燃不尽的火把。一百多年来 ,不断释放出绚目的光芒。本文试图对《简·爱》男主人公罗切斯特重新读解 ,揭示 19世纪上半叶英国社会经济发展、宗教、婚恋及文学创作等现实 ,使罗切斯特的精神火光照亮 2 1世纪的今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