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34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90年代的中国新诗呈现出既多元无序又彼此渗透互补的情状 ,这是新诗从 80年代的集体狂欢进入到 90年代的个人沉寂写作的必然结果 ;与此相应的诗美营造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 ,该文试图对 90年代萌生的诗美现象给出理论概括  相似文献   
42.
香港诗人傅天虹的短诗以艺术构思的精警和深刻著称,善于透过社会的表象揭示生活的内蕴,以多样化的抒情方式表现对生活的认识和评价,而且善于通过语言的锤炼扩张短诗的艺术空间。傅天虹的创作实践,给中国短诗如何艺术地把握和精炼地概括现代城市生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美学经验。  相似文献   
43.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use of hip hop in participatory research studies. The article was informed by a research process that explored the identity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female late adolescents who identified strongly with hip hop music. Hip hop music constituted an integral component of the research process, as it was used to stimulate participation. It was also used to prompt reflection and engagement with the Self. Participatory research methods, namely drawings and lyric inquiry, were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hip hop music to elicit narrative data. The findings illustrate that the use of hip hop music was beneficial as it prompted profound engagement with the Self. Hip hop music provided the participants with spaces within which they could reflect on and articulate the continual, interactional and situational dimensions of their lives. These reflections ultimately initiated agency, as it prompted them to contemplate empowerment and liberation. As such, we argue that hip hop music can serve as transformative data-generation stimulus in participatory research projects involving adolescents who identify with this genre.  相似文献   
44.
吴嘉纪的诗歌主要有苦吟诗、山水游历诗、送别寄怀诗等类型,其诗体形式丰富多样,并以一种"冰霜高洁,刻露清秀"的诗风自成一家。从诗歌的抒情艺术、语言艺术、表现艺术等方面进行探讨,归纳出吴嘉纪诗歌以凄冷为主调的多样化诗风。  相似文献   
45.
晏几道[诉衷情]组词之第八首,孙望、常国民主编《宋代文学史》、王根林校点《小山词》以及覃媛元撰《晏几道年谱》中,皆把它理解为表现时事政局的词作,覃撰《年谱》中更判定它是伪作。其实,该词并非表现时事政局,亦非伪作,其题旨与本组词中其它词作一样,都是用来表现男女相思离情的。  相似文献   
46.
南唐后主李煜开拓性地改变“诗庄词媚”的偏见,词中抒情主人公的出现,是其对词体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47.
"战士兼诗人"的郭小川,曾因其<致青年公民>这样的政治抒情诗而为当时的读者和评论界所瞩目,同时也因其<望星空>、"爱情三部曲"那样充满着"叛逆"思想的探索性诗篇而广受非议.当历史的尘埃落定之后,重新审视这些当年备受争议的作品,我们会发现,正是这些时代高音区内的"不和谐音符"奠定了郭小川在五六十年代诗坛上的"这一个"的当然地位,同时也使其诗歌表现出强烈的现代性.重新解读这些文本,寻绎诗人艰难求索的心路历程,可以引发我们许多超越文学本体以外的思考.  相似文献   
48.
萧红抒情小说因其意蕴丰厚、情感浓郁、体式特别而使人味之不尽,品之不完.笔者已从散文笔法、抒情诗魂、诗情画意几个方面作了论述,本文将从新颖别致的语言、多样的抒情风格、成因等方面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9.
学界对"九"体的认识,有简单粗疏之嫌。"汉三九"九章成篇、代屈立言、悼屈抒愤的形式和内容并不能有效地概括"九"体的特点。认为"九"体发源于先秦的"楚辞之三九",稍后在汉人手中正式定型。然自魏晋以来,其一直处于变化的状态,尤其是宋以后,明确越过"汉三九",向"楚辞之三九"回归。内容上,凸显了两个新的主题,即抒写个人情思和祭祀。形式上,十一章与不分章的体制得到延续,另外,还出现了多种变体。  相似文献   
50.
李静 《北方论丛》2002,(4):77-82
在词从唐到宋的发展进程中,南唐词可谓词运转折的一个关捩.其于词的外部形态的突破之一,便是抒情模式的位移,这主要表现为:抒情主体由第三人称向第一人称的转换,词的主观抒情性特征的突显,抒情的对象化特征的凸现,以及张弛有度的整体性章法结撰排比等.这一成就的取得得益于李煜父子及冯延已等人对于词这一新的抒情体式的自觉创新,得益于南唐词人对于意象以及词句章的独特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