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8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5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17篇 |
理论方法论 | 7篇 |
综合类 | 77篇 |
社会学 | 5篇 |
统计学 | 11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6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政府为了稳定经济发展,提出了2009年GDP增长8%的目标,并为此采取了以扩大公共投资和拉动消费为核心的一系列调控措施。对于政府提出的经济发展目标能否实现,存在不同的看法。以法律制度分析为框架的研究表明,在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下,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实现8%增长目标有合法性基础、有法律机制和民主机制的保障,是可以实现的。同时,从经济民主和法治的角度提出政府为保持经济增长所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值得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2.
经济开放、外部冲击与宏观经济稳定——基于美国经济冲击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来自外部的冲击会通过国际贸易和金融市场传导机制对一国的宏观经济稳定产生影响。分析表明,美国经济冲击对我国实体经济波动的影响比较显著,且主要是通过金融市场传导机制发挥作用;贸易依存度的提高总体上有助于经济稳定,而实际关税率的下降则不利于经济稳定;金融自由化进程总体上不利于经济稳定,而产业结构升级、以银行业为主导的金融体系结构、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调整、人民币有效汇率的贬值以及相对稳健的财政和金融状况,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消减外部冲击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3.
宏观经济和资本结构是影响融资成本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经济进入中低速发展阶段,经济体系中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企业融资成本增大.文章主要运用动态资本结构理论,研究宏观经济增长以及资本结构波动对企业债务资本成本的影响.通过对2004-2012年沪深股市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资本结构波动能够助推资债务资本成本上升;宏观经济增长有利于债务资本成本降低;在宏观经济发展速度较低的情况下,资本结构波动对债务资本成本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在当前宏观经济速度放缓的背景下,市场不确定性的增加将带来资本结构波动提高,债务资本成本也将进一步上升. 相似文献
104.
苏凯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在评析宏观调控权理论现状的基础上,对宏观调控权的界定进行解剖式分析。在法治化背景下,不应将宏观调控权单纯理解为一种国家权力,主张将宏观调控权力作为国家享有的权利的标的来理解,即宏观调控权力权利化。 相似文献
105.
采用1996年1月至2002年8月之间的月宏观经济数据与股指为样本,运用VAR方法来研究中国股票市场受宏观经济信息影响的程度。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股票收益受宏观信息影响不超过30%,宏观经济变量对股票收益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6.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课题组基于2011年7月底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数据调整并估计CQMM,对2011年下半年和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趋势展开预测.预测结果表明,2011年GDP将可能增长9.82%,2012年GDP增长率可能回落至8.91%.模型预测,2011年CPI预计将上涨5.4%,2012年仅可能回落至4.93%的水平.课题组对美国经济陷入二次衰退对中国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政策模拟.结果显示,中国的进出口将因此会受到较大冲击,但如果能适时适量地调整货币政策,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投资需求的扩张来减缓美国经济二次衰退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保持经济增长8.24%的水平.与此同时,经济增长放缓将减少了GDP与潜在GDP的缺口,降低通胀压力.我国应正视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使中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逐步转向次高速以至中速增长的阶段.在通胀压力减缓后,顺应这一发展态势的改变,着力推进体制变革,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为未来更高阶段的经济发展寻求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07.
税收调控应受税收法定原则的约束——基于中国房产税收调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槿篱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49-154
中国的房产税改革试点以及种种房产税收调控行为,是不符合税收法定原则的要求的,然而却符合国家宏观调控的目的。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税收调控是否可以突破税收法定原则?为保护公民权利、制约行政权力以及法治国家的要求,税收调控不能突破、也不应被允许突破税收法定原则,税收调控应受税收法定原则的约束。 相似文献
108.
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及其健康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庆春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0(4):42-44
<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明确指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从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办法,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并对本地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负责."由于市场经济存在内在缺陷,再加上国民经济要追求总量平衡的目标,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对房地产开发活动加强管理.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历程已经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在房地产开发活动中必须将发展市场经济与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才能获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09.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平均年龄异质性家庭和创新异质性企业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模拟分析人口老龄化对宏观经济的冲击效应得出: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家庭持有的流动性金融资产占金融总资产的比例上升、资本性金融资产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从而引起宏观金融结构的变动;中国人口老龄化引发的金融结构变动将导致劳动减少、消费减少、产出降低,甚至影响企业创新投资降低,进而导致高投资的经济增长模式发生变化。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劳动增长依赖、投资增长依赖、技术模仿依赖都难以为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应集中到创新方面,激励企业技术创新是市场机制改革的重要方向,引导市场资金对技术创新型企业的投资支持,同时应避免企业技术创新投资的剧烈上涨造成经济震荡。 相似文献
110.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otential for institutional design to depoliticize macroeconomic policy-making by examining currency board arrangements. It develops a novel argument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institutional design based on institutional complementarities. This argument highlights that the functioning of a given institution is conditioned by the broader institutional context. The article contrasts this framework with two common approaches – here termed the institutional design and the epiphenomenalism views – and argues that the centrality of institutional complementarities can account for the mixed record of currency boards. The most important complementarities of a currency board are with fiscal, labor market and informal institutions, which are important prerequisites for successful currency boards. By drawing on recent advances in the study of depoliticization, we show how these institutions contribute to governmental, societal and discursive depoliticization. This argument is evaluated by examining three case studies of currency boards – Argentina, Estonia and Lithuania. The article also explores some broader implications of this analysis for understanding the depoliticization of economic policy.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