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8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48篇
管理学   16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9篇
人口学   25篇
丛书文集   234篇
理论方法论   186篇
综合类   1490篇
社会学   174篇
统计学   1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非典"及其防治引发了对传统公私法调控机制的挑战,同时,更提出了相应法律调控机制创新的理论和实践要求.立足于"非典"防治具体制度措施及其对传统公、私法调控机制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结合(西方)现代社会结构变迁的基本特点及其与新的法律调控机制间的互动关系,将"非典"防治及其相关制度建设,嵌入中国社会自1970年代末开启的市场化取向改革与民主法制化进程,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在充分理解和认识问题复杂性的基础上,对"非典"防治及其引发的对传统公私法调控机制的挑战,以及新兴社会法调控机制创新的可能对策选择及其基本方向进行思考.并最终论证了这样一个命题即中国社会的转型背景和"共时性"发展特征,决定了目前主流公、私法调控机制具有两面性和矛盾契合性;而且这一特性及其全面准确的把握,将深刻地影响和决定中国未来社会法调控机制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22.
Ethics Creep: Governing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in the Name of Ethic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is article presents an analysis of the Canadian ethics review process by a member of a Research Ethics Board.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the new formal system for regulating the ethical conduct of scholarly research is experiencing a form of ethics creep. This is characterized by a dual process whereby the regulatory system is expanding outward to incorporate a host of new activities and institutions, while at the same time intensifying the regulation of activities deemed to fall within its ambit. These tendencies are demonstrated through an analysis of: 1) the scope of research ethics protocols, 2) the concept of harm employed by these boards, 3) the use of informed consent provisions, and 4) the presumption that research participants will remain anonymous. To accentuate the nature of this ethics creep, comparisons are made between the ways in which identical knowledge generation activities are governed within journalism and the academy. The conclusion suggests that one effect of the increasingly formalized research ethics structure is to ruptu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llowing the rules and acting ethically. Some of the reasons for this creep are highlighted along with the risks that it poses for scholarship.  相似文献   
123.
传统产业技术改造首先要练好"内功",一是根据省情及增长潜力和带动效应,重新审定主导产业及发展顺序,优先发展食品工业;二是加快国有企业改组改制是技术改造的先决条件,否则,体制和机制的疏漏难以遏制投入效益的流失;三是寻求并扩大与跨国公司的合资合作,实现跨越式发展;四是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引导并推动跨行业、跨地区和跨所有制的资产重组,这是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4.
语言制度有"约定"的正式语言制度与"俗成"的非正式语言制度之分,作为正式的语言制度,近年我国颁布的相关法规对言语奢化的语用异化行为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禁则.这些禁则反映出语言制度创新"柔而趋刚"的语用法制化趋势,也体现出语用法制化"刚柔相济"的特征语用法规既具有人文亲和的柔性,又具有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刚性张力.  相似文献   
125.
集中国家财力,科学界定财政职能,正确实施财政政策,以及切实遵循财政原则,是江泽民同志理财思想的核心.在学习和领会这些重要思想的过程中,区分"国家财政"与"公共财政"的内涵,理解财政的平衡观,以及把握财政的资源配置、收入分配、调控经济和监督管理这四大职能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6.
近年来,中国企业部门债务风险不断暴露,其是否会引发系统性信用危机正成为焦点。本文着眼于中国企业部门信用风险累积与暴露背后的宏观经济现实,在简约模型中引入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将经济冲击区分为总供给冲击、总需求冲击和货币政策冲击,以此研究各宏观经济因子对中国企业部门信用风险溢价期限结构的影响特征,从而揭示中国企业部门信用风险定价的宏观经济机理。本文发现,正向的总供给冲击和货币政策冲击有助于降低中国企业部门信用风险溢价,但正向的总需求冲击则会推高中国企业部门信用风险溢价,自2011年以来持续处于高位水平的信用风险溢价的主要根源正是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所带来的扩张性总需求,因此欲从根本上降低中国企业部门信用风险水平,应紧缩社会总需求,并通过制度改革和结构调整,改善社会总供给。  相似文献   
127.
游戏企业选择设置防沉迷机制行为策略是应对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等不良社会影响的有效举措,公众的监督和政府部门的监管是构建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保障。本文针对我国越来越多青少年沉迷虚拟网络游戏而影响社会风气的问题,考虑政府监管与公众的监督,构建政府、公众、游戏企业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并建立复制动态方程,得到不同情形下政府、公众和游戏企业的演化稳定策略;并通过数值分析的方法,分析监管成功率对政府与游戏企业防沉迷机制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监管成功率对游戏企业策略选择起着重要影响。不同情形下,政府可以根据所掌握的相关信息对游戏企业采取不同策略进行有效监管。从短期角度来看,无论政府采取何种策略,公众与游戏企业会考虑自身利益而选择"不监督"和"不设置防沉迷机制";从长期角度来看,在没有政府监管情况下,公众与游戏企业依然会主动选择"监督"和"设置防沉迷机制"。  相似文献   
128.
:我国电信业政府管制的制度变迁经历了五个阶段 ,从 80年代前的严格管制发展到邮电分营、电信重组。但要彻底完成从计划管理到市场引导的转变 ,还必须加快电信立法、实行政企分开、网业分离 ,采取先内后外的开放战略  相似文献   
129.
通过对我国粮食供求矛盾的系统分析,提出了我国粮食经济发展的三大目标;而要实现此目标,就必须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粮食供求调节机制--有限约束的市场均衡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机制转换的条件及加快机制转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0.
The European bond market is made up of many segments characterised by varying levels of liquidity and of pre- and post-trade transparency. The possibility of extending the transparency provisions envisioned in the Directive 2004/39/EC, disciplining the functioning of markets in financial instruments in Europe (MiFID), from the equity to the bond market is currently being discussed. This poses risks to the status quo through trading fragmentation and strong negotiating power of a few large dealers, particularly with respect to small retail investors. The main conclusion of the paper is that if MiFID transparency rules are to be extended to the bond market, this must be “real” transparency, meaning pre-trade dissemination of real-time executable prices and a transparent order book. Under current provisions, this kind of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if not directly to everybody, at least directly to dealers and indirectly to professional and retail clients through business-to-business electronic platfor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