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14篇
人口学   41篇
丛书文集   38篇
理论方法论   24篇
综合类   275篇
社会学   107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中国人具有重史的传统.正是这种传统使得中国文学的想像性叙事先天发育不足,同时形成了先秦时期"重结果而轻过程"的叙事观,并对后世叙事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出现于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正是以跌宕波澜的情节在改变着这种叙事观的同时,积极弥补着想像性叙事先天发育不足的缺陷.正是这种改变和弥补,显示出才子佳人小说非凡的叙事学意义.  相似文献   
42.
主张通过男女人格的互补与共建来促进人的自由和谐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的自由高效发展,这是女权主义的创造性见解。中国现代著名戏剧家郭沫若,是女权主义这一主张的赞同者。他的历史剧所揭示的人格建设观,具体内涵包括:男性应当向女性学习人格,女性应当向男性学习人格,男女应当共同追求高尚人格。  相似文献   
43.
本文以《嘉莉妹妹》的主人公嘉莉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在城市中努力奋斗的经历和事迹为参照,同时结合当今中国社会女性的生存现状,尝试对二者在时代背景、文化传统、欲望追求以及自我意识等方面的极其相似之处进行比较与分析,提出两性关系和谐维系、共同发展的新思路,为中国女性发展的现状提供一个学理式的文本解读,也为新时期的女性研究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模式。  相似文献   
44.
本文对多丽丝·莱辛在她的小说《简·萨默斯的日记》中的男性观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45.
A survey of self and other categorisation in 200 lesbian and gay male dating advertisement texts, taken from current magazines and newspapers, reveals the discursive means by which homosexual advertisers in our corpus commodify and market sexual/self-gendered identities. Detailed analysis of a sub-sample of the advertisements allows us to trace the discourse processes and conventions used in formulating identity in such texts. We interpret these discourse practices in relation to a social critique of gay attitudes, beliefs and lifestyles. The different conventions for self-commodification followed by lesbians and gay men in this survey suggest generalisable differences in sexual stance and cultural identification  相似文献   
46.
The last twenty-five years have seen the emergence of a transnational gay/lesbian/bisexual/transgender (GLBT)/queer cultural movement unprecedented historically in its scope and openness. This interview with British art historian and critic Edward Lucie-Smith examines the role of gay male erotic art and film within that movement. Taking its start from the centrality of same-sex sexual orientation to the sense of gay identity and the importance of erotic art in validating that identity, it explores the historical,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significance of a branch of visual art that until recent decades was not even acknowledged to exist, much less considered an appropriate subject of scholarly interest. By discussing gay male erotic art within a serious art-historical context, the article aims at providing a framework for examining the topic more systematically within the GLBT/queer studies domain.  相似文献   
47.
缅寺与傣族男性的传统社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缅寺是西双版纳村社普遍存在的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基层佛寺,它在傣族男性传统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傣族男性成员在缅寺生活期间,不仅接受了大量的宗教文化熏陶,而且受到广泛的世俗文化教育。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没有缅寺就没有傣族男性的传统社会化,也就没有傣族在心理和行为方面表现出的各种优良品质。  相似文献   
48.
作为在“五四”新文化浸染下成长起来的女性作家,杨绛从小说创作开始就努力摆脱男权意识的影响,用其独立的眼光来审视社会。她的小说在塑造了一批女性经典形象的同时,也描绘了一批特色鲜明的男性形象。这些男性角色主要是知识分子,他们品格虽有高低之分,但爱情都充满失落无奈,事业上少有成就,且性格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缺点和弱点。杨绛通过这些形象的塑造,消解了男性霸权,冷静地呈现了知识分子群体的工作和生活,委婉地反映出人生的局限和社会的荒诞。解读杨绛小说中男性形象的丰富内涵,是欣赏杨绛作品艺术、探索知识分子内心、解读社会现象的有效途径和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49.
苏曼殊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奇人奇才式的作家,也是南社的重要成员之一。苏曼殊小说中塑造的男女人物都十分珍视自己的爱情,不屈服于长辈的压力。男女人物的性格截然不同,男主人公或懦弱或忧郁,总是被动的接受爱情或逃避爱情;女主人公则多才貌双全,积极主动追求爱情,而且对爱情忠贞不渝,最终为情而死。本文选取苏曼殊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50.
辨"齿、牙"     
田树生 《殷都学刊》2002,6(1):99-101
一些大型字典、辞书或齿、牙不分,或认为牙是臼齿。依《说文》、古文献、动物形态,牙实为尖锐的犬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