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0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84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640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随着公司股份的日益公众化和社会化,对持股的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将类别股东大会决议制、利害关系股东表决回避制和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创新地运用于公司治理中,才能在立法上赋予中小股东更多的权利,在司法上为中小股东提供切实有效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92.
中国的传统诉讼艺术自黄帝时期诉讼的出现与证据的使用起就开始萌发,表现为皋陶的司法理念与断案艺术,西周五声听讼艺术的形成,战国邓析对诉讼艺术的传授等方面。先秦诉讼艺术为整个传统诉讼艺术的发展起着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93.
公益诉讼和行政执法都是公法的法律程序,公益诉讼具有程序公正、民主的优势,而行政执法具有效率优势,行政执法与行政诉讼一起成为公法普遍的法律程序,而公益诉讼则是对行政执法的重要补充和监督。  相似文献   
94.
检察机关具有行政与司法双重属性。我国检察机关应定位为司法机关。根据其角色定位 ,应遵循司法规律 ,推进以“主诉检察官责任制”为突破口的检察机关司法化改革。  相似文献   
95.
李游 《学术交流》2003,(7):43-46
我国的诉讼模式在新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发生了变化 ,这种变化在我国现有的司法体制之下有可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社会成本增加、事实与证据的取舍、缺少法律支持。如何解决与避免这些问题就是抗辩制改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6.
公共利益是公共管理、公共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国家提供的公共物品。因为国家在信息、组织和效率上的优势,所以公共利益传统上由行政机关保护。但这种由行政机关垄断的公益保护方式同时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难题。为了摆脱困境,必须探索新的公益保护机制,通过民事公益诉讼也许是更好的方案。  相似文献   
97.
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中存在的问题显现得越来越突出,越来越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这部法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些基本的原则和制度缺失,对行政诉权的限制过于严格,诉讼管辖规定不合理,等等。为此,我们必须对行政诉讼法进行大幅度的修改。在修改行政诉讼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秉承一个理念:行政诉讼法的最高价值在于维护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8.
未成年人相对负刑事责任范围的理性探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法》第17条第2款对未成年人相对负刑事责任范围的规定有若干含义不明之处,应该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合法、合理地探求其应有的含义.该条款规定的八种犯罪应该理解为是指具体的罪名.在这八种犯罪中,"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应该包括其他罪名的犯罪中包含或隐含有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死亡结果的犯罪;"强奸罪"应该包括刑法分则其他条文中规定的"强奸"或"奸淫"行为;"抢劫罪"应当包括三种转化型的抢劫罪;"贩卖毒品罪"不包括走私、运输、制造毒品罪;"投毒罪"应当包括修正后的投放危险物质罪.不能将这法定的八种犯罪限定为"情节特别严重"的犯罪.该条款可以增设一些其他严重的犯罪.  相似文献   
99.
对庭前诉讼程序转督促程序的制度进行分析,对其程序转换的合理性提出质疑,认为目前的制度转换不具备正当性基础,会使后续程序中很多问题无法解决,提出引入法官释明制度对其进行修正;肯定督促程序与诉讼程序的衔接,并就后续制度细节提出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100.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市场经济开始由粗放化向集约化转型,在这期间,生态环境被破坏的不良影响逐渐显现,人们对良好公共生态环境的利益诉求与日俱增。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正式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确立为一项法定制度,这标志着中国对生态环境的法律保护前进了一大步。然而,环境保护的立法进程却始终追赶不上人们对环境保护的理想诉求。中国立法中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仅限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并未涉及自然人;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都赋予了自然人担当公益诉讼原告的资格。因而,进一步完善自然人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就成为环境保护理论探讨的着力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