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4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77篇
人口学   163篇
丛书文集   140篇
理论方法论   61篇
综合类   882篇
社会学   580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213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91.
Abstract

Most youth desire to marry, and often around a certain age, but many individuals marry earlier or later than originally desired. Off-time marriage could have consequences for subsequent relationship stability and mental health. Whereas barriers to marriage goals in the short term have been studied extensively, predictors of meeting marital timing expectations over the life course are less well understood. This study examined possible barriers, including socio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and family experiences, both background and formation, to meeting marital timing desires by age 40 using data from the National Longitudinal Survey of Youth 1979 cohort (NLSY79). Multinomial logistic regression revealed that greater education, religiousness, cohabitation, and premarital childbearing were associated with delayed or forgone marriage, but associations varied by gender and the age at which respondents stated their expectations.  相似文献   
992.
曹学恩 《唐都学刊》2010,26(4):95-9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婚姻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表现为择偶标准的变化、男女结缘形式的变化、婚姻礼仪形式的变化、恋爱年龄与结婚年龄的变化、离婚率升高、老年再婚等。婚姻习俗表现出个性化、多元化的特点。婚姻习俗的变化缘于社会变革,由此必然带来相应的婚恋文化与婚恋观念的变化,导致婚姻观念与行为的多元化。婚姻习俗的变化,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影响,如何将满足个人两性情感需要和履行婚姻社会责任完美地结合在现实的婚姻生活当中,是现代人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3.
通过检阅地方文献,结合人类学的调查获得的口述资料,对粤东客家地区婚姻习俗中槟榔礼俗流行的年代、区域以及礼俗的具体表现形式进行描述,并对槟榔礼俗在粤东客家地区流行的原因做人类学的解读。  相似文献   
994.
唐代和亲诗或吟咏唐朝公主远嫁之事,或反映汉代昭君出塞之历史,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唐人对和亲联姻的认识和理解。唐代诗人在关心现实和回顾历史中,努力探求国家安宁、民族和睦的有效途径,表达了他们希望国家早日解决民族纷争、实现天下太平的美好愿望。唐代和亲诗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是值得重视的。  相似文献   
995.
关汉卿作为包公戏的开拓人,他至少在三个方面对以后的包公戏定下了基调:在题材上注重市民日常生活的开掘,注重描写百姓在权豪恶霸凌辱下的痛苦;在人物塑造上,他第一次成功地塑造了清官能吏的代表人物包公,着力刻画他巧用智谋惩恶扬善;在悲剧审美趣味上,大团圆结局总有一种缺憾,并反映民众一相情愿的天理力量,是一种苦涩的大团圆。  相似文献   
996.
抗战时期广东茂名地区妇女登报声明解除婚姻关系和法庭打官司要求解除婚姻关系的案件不断。原因主要有贫因、感情不和、反对盲婚和虐待等。造成这种离婚居多局面的原因有几个方面:战争带来的社会变动,妇女运动的开展,民国婚姻法的肯定和普及。报纸等舆论宣传推动等。  相似文献   
997.
以厦门市进城务工人员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访问发现,随着城市化的过程,该群体的婚恋家庭认识模式发生诸多改变:择偶时的个体自由度增大、性观念相对开放、婚姻的幸福度不高,特别是同居率的增高对女性造成伤害以及外来人口的流动性对家庭的稳定性形成冲击,因此,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健康的婚恋教育,合理解决其家庭矛盾,增强其幸福指数,对提高城市化管理水平、推进城市化进程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98.
对任何作品的解读和诠释,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不断发掘文本意义的过程。当我们把目光重新聚焦于戴来的短篇小说《亮了一下》时,可以发现,作者在倾心展示当代都市人婚恋现状的过程中,也别具匠心地揭示了他们在情感的沉浮变迁中真实的心灵体验,凸显了对男性世界的冷峻逼视,从而带给读者更多的启迪。  相似文献   
999.
苗霖霖 《唐都学刊》2012,28(2):67-71
北魏公主制度建立于道武帝时期,公主虽然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但却无法主宰自己的婚姻,皇帝在为公主选择驸马时更多地考虑政治因素,从而使公主的婚姻有着鲜明的政治性、广泛的民族性、亲属关系的重叠性以及婚姻的不可逆性等特点,也正是如此,才使公主的婚姻对其个人以至于北魏王朝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王麦巧 《唐都学刊》2012,28(3):18-22
《史记》记载了西汉时期的婚俗形式:聘娶婚、政治联姻、离婚、再婚、自由婚、重亲婚、媵妾婚等。这些婚俗形式的出现与西汉时的思想观念、经济状况、人口政策、社会环境不无关系。西汉初年,经济凋敝,人口离散,社会环境相对宽松,贞节观念比较淡薄;为了发展经济,政府"与民休息",鼓励再婚、媵妾婚、重亲婚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