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1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47篇
管理学   10篇
民族学   35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20篇
丛书文集   479篇
理论方法论   117篇
综合类   2373篇
社会学   223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218篇
  2011年   244篇
  2010年   199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211篇
  2007年   253篇
  2006年   247篇
  2005年   221篇
  2004年   190篇
  2003年   183篇
  2002年   176篇
  2001年   148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本文就谭平山“一大”前后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建立和发展广东党的组织;创办学校、培养干部,建立工会组织,发展工人运动;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推动青年运动的发展等几个方面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无论从劳动产品的角度看,还是从社会的角度看,技术都是理性的表现;产品的生产过程,是一种技术展现的过程,即生产者的个性标记通过技术展现的过程,因此,技术本身也具有理性。理性的技术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独特的地域环境和民族文化背景在甘肃原生态民间美术数千年的生存与发展中始终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然而,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这两大因素不同程度的蜕变使民间美术正面临着被逐渐同化甚至日益消亡的趋势.本文通过实证的方法,针对甘肃民间美术的地域生存环境和民族文化背景两方面因素,立足于民族文化的本土立场来思考当前甘肃民间美术在多元文化走向一体化的过程中如何实现自我体认和本土化定位从而维护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态的调查 ,分析、总结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状态的特点和成因 ,肯定了大学生思想上积极上进的一面 ,找出了大学生在思想上不成熟的地方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邓小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主要是对青年进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历史教育、民主教育、法纪教育、优良传统教育  相似文献   
16.
鲁迅和张爱玲分别是主流文学和非主流文学的代表,他们之间存在着某些共同之处。二者在现代文学史上都被无情地扭曲了,一个是“红色经典”,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被误读的大师;一个是个人主义的“靡靡之音”,长期被排斥在文学史之外。二者对人性的弱点都有深刻的了解和体会,在探讨现代人的生存处境时表现出深刻的悲剧精神。此外他们的创作都显示出相当成熟的象征印象主义与写实主义相调和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7.
与那些重点综合性大学和师范类高校的文科学报相比,理工农医院校的文科学报存在诸多的发展制约因素:学报发展缺乏强势学科的支撑;学报的稿源不够理想;学校对学报重视不够,编辑人员的结构不够合理;办刊模式僵化,缺少个性和特色。理工农医高校文科学报要突破各种阻碍学报发展的制约因素,就要更新观念,大胆变革,锐意创新,不断探索期刊发展的新路。  相似文献   
18.
解放思想和统一思想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条基本规律 ,这既是我们党的宝贵经验 ,也是当前历史任务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9.
谈网络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网络时代,面对互联网的各种影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提高自身素质,改进教育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0.
Recent work on language crossing in the U.S. has examined the temporary appropriation of African American Vernacular English by white youth in an effort to participate in the current popularity and prestige of hip–hop culture, or in order to highlight racial boundaries. While such verbal behavior probably encompasses most white use of AAVE, it is not the only way in which whites (or other non–blacks) can use the variety. This paper presents a case study of the language of a 23 year old white female who makes consistent use of many distinctive linguistic features associated with AAVE. I argue that the interaction of ideologies of race, class, localness and language allow her to be considered an ingroup member despite her biographical race. This suggests that there is a tension between academic linguistic theory and actual speaker practice in assigning authenticity to individuals, and I conclude that language ideologies and other forms of qualitative evidence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by sociolinguists looking at the link between language and ra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