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23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98篇
社会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灵石话的指示代词分为近指和远指两种,它们都存在一定的变读现象,文章从语音、形式、语法、语义四方面入手,采用大量翔实的语料来描述灵石方言的指示代词,发现其具有一些独特之处:语音多变,形式多样,语法稳定,表义丰富。  相似文献   
52.
关于人称指示语,近年来国内外已有不少学者对第一和第二人称指示语的语用意义进行了研究,而对第三人称指示语的语用意义的研究则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文章试图对表示指示意义的第三人称指示语的语用意义进行浅析,挖,掘英汉第三人称指示语在言外行为和文化属性方面的语用意义。  相似文献   
53.
物象是唐五代诗格重点讨论的话题。唐五代诗格以“内、外意”分析物象,按物象的讽谕意义对物象进行分类列举归纳,并以此示人以象显意的做诗之法和“执象指意”的解诗之法。唐五代诗格的物象理论是对诗歌物象的全面清理和总结,反映了这一时期诗歌理论的细化,在诗学史上是第一次,因而具有一定的开创意义。这一理论对宋人的说诗风气和诗歌注释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4.
试图在范畴化视角下探讨隐喻习得的途径。隐喻是范畴的延伸,隐喻性词汇的学习可以围绕原型的网络展开;意向图式和基本层次结构是重要的人类经验,它们有助于理解概念隐喻的理据性;文化原型深刻地影响着隐喻的形成,因此,学习者应当调整自己的文化模型。  相似文献   
55.
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一书中从艺术经验入手,深入历史及语言领域对诠释学的方法进行了史的批判研究并阐释了其本体学的意义。作为精神学科中的一门独特领域,艺术经验更能体现对真理的非科学性表达。伽达默尔通过对传统美学康德、席勒对“游戏”概念主体观念的批判性阐释,时“审美区分”的质疑,强调了艺术本体建立在理解与阐释的过程中,艺术、美成为一种开放、意义不断生成的未完结的存在。理解者的前见、理解的时间性以及效果历史等成为把握艺术作品不可不考虑的重要因素,使得艺术真理呈现出历史相对主义的趋向。  相似文献   
56.
认知语法中两个理论假设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认知语法的两个理论假设即"典型意又概念"和"意象层次概念"的简述,论述它们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启示。典型意义概念认为,只有掌握了词汇的"典型意义"才能对外语的深层含义如隐喻意义进行认知。意象层次理论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明典型意义的扩展和延伸的认知过程。所以无论在口语中还是在阅读中,词汇的典型意义才是口语表达是否流利的关键,也是对篇章理解是否有深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57.
阐述名物化的意义体现的基础,分析药品广告语篇中名物化的使用情况,旨在揭示药品广告语篇如何通过名物化实现某种隐含的态度。分析表明,名物化通过隐含药到病除的观念、彰显药品广告的医疗科学权威性以及预设操纵性信息等方式,巧妙地传达着广告主的意识形态意义。  相似文献   
58.
在传统语言学中,隐喻被看作是一种修辞方式,但认知语言学家则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还是一种重要的认知世界的思维方式。它还被看作是人们思维、行为和表达思想的一种系统的方式,即隐喻概念或概念隐喻。根据这一隐喻概念理论,分析一些空间介词所体现的隐喻概念及其存在的经验基础,可为英语介词隐喻义的教学提供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59.
法律的意义蕴涵于事物的法的规定性和主体的法的需求之中,法律规定了人类之间及其与对象之间关系的全部意义。法律的实体意义与本体意义既互相联系又有质的区别,而法律的象征意义则是本体意义的派生物。在对话商谈中发现法律的意义是诠释学法学的一种认知方法,这种方法导致不确定性意义成为法律解释的认知常态。法律的实践法则要求法律解释是对确定性意义的追求,这是诠释学法学在方法论上必须直面的挑战。诠释学法学对法律的意义追问徘徊于过程中的认知非确定性和目标中的认知确定性之间,"诠释法律的公理性趋向"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诠释学法学自身存在的方法论缺陷。  相似文献   
60.
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最新发展。本文从《21CN新闻网》上抽选了2篇事务新闻与2篇娱乐新闻,应用评价理论中的态度系统理论对其进行了态度意义资源的数据对比分析。与前者相比,后者标题的态度意义丰富,正文情感意义所占全文的比例较高,显性判定意义的语言资源多来自于作者本身。另外,后者的情感意义多以间接方式表达,判定意义多为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