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9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杂字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流行于民间的一类识字教材,是和“三、百、千”并行的另一路识字课本。杂字之所以能在我国广大农村中流传久远,影响深广,究其深层原因,不仅在于其基本的识字功能,更重要的是它的社会教化功能。因而,挖掘隐藏在杂字读物中的教化意蕴,对于我们今天的农村教育、西部大开发地区的文化建设、道德建设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都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2.
宋初诗坛推崇白居易,一般认为白居易的闲适诗或讽喻诗为宋初文士所重视,但从选本批评角度去考察白居易在宋初的被接受情况却并非如此。《文苑英华》录选白居易的诗歌数量为所录诗人之最,选录最多的是他的杂律诗。宋初崇白之风日炽,但诗风流于浅俗。馆阁文臣顺应诗潮,欲以范本形式加强创作引导,而白居易杂律诗的群体性参与、雅俗相融等特点符合范本条件,故而能为馆阁文臣所重。这显示出馆阁文臣对诗歌创作的规范意图,由此也看出馆阁文臣弱化诗之讽喻功能、题材倾向日常生活以及追求典雅秀丽诗风的诗学意识。《文苑英华》对白诗的选录可以说是白体诗派的一次诗学改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宋初诗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3.
从史料、诗作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等方面来看,苏轼虔州诗--<访田辟未遇>、<九十九曲水>2首,<全宋诗>和<苏轼诗集>失收,实为佚诗;苏轼的度州诗可能还不止这些,进一步发掘并补订苏轼虔州诗,对全面认识苏轼中晚年诗歌的思想和艺术,研究宋代文化,继承优秀的文学遗产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4.
具有特定历史和审美内涵的“云”意象,与佛道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宋元易代之际的苦难时代,也是宋遗民词 人希逸隐遁的群体象征,本文试择取宋遗民词中有典型意义的几例“云”意象予以剖析,并考察宋遗民词人的山水自然审美观 和忧患意识,以透视宋遗民词中情感活动和创作心理的演变。  相似文献   
85.
毛文锡词说     
毛文锡词虽有以质直为情致,以致流于率露之病,但其好多作品,写景物游赏,写情感思绪,"细心微诣,直造蓬莱顶上",与其他花间词人一起,完成着对词这一文学样式的开辟探索之功。而其《甘州遍》,在花间的儿女柔情之语中,加入风云感慨之词,实开豪放词边塞词之先河。不可以"庸陋"之评一笔抹倒。  相似文献   
86.
文章首先对英语格律诗汉译方法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和归纳,结合译例分析了各种方法的得与失,然后以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为理论基础,从诗歌功能的多样性和人类审美情趣的多样化两个方面,论证了英语格律诗多元汉译方法是可以共存的。  相似文献   
87.
中国古典诗歌形式整齐,内容丰富,韵律严格,修辞手段多样,是文学史上的瑰宝。然而中西文化与语言的巨大差异,意味着二语之间必然存在着不可译性。要将中国古典诗歌译为英文,让译诗读者与原诗读者同样领略到中国古典诗歌的好处更是困难。文章从诗歌内容、音韵和修辞手段三个方面举例分析了中国古典诗歌翻译中的不可译性因素。  相似文献   
88.
诗歌是一种语言美的集中体现,而这种语言形式上的美尤难翻译。音美和形美都可以通过诗歌格律找到答案。诗歌翻译如能传达格律就会解决这一大难题。对比英汉诗歌的格律并发现其相通之处,就等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而英汉诗歌格律都用韵这一特点很明显,通过对英汉两种诗歌格律的比较,可以从本质上找到二者背后隐藏的一些相通之处,据此提出一些翻译策略供译者借鉴。  相似文献   
89.
唐代律诗的审美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律诗本体论研究出发,根据接受美学原理,本文探讨了唐代律诗的审美取向。在常说的音乐美、结构美、语言美中寻找到了新的阐述  相似文献   
90.
中国传统韵文诗词曲赋等所具有的当代价值是唤起炎黄子孙建设美好未来的民族自信心的思想价值,引发人们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审美价值,服务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生活的实用价值.这些方面已远远超出它作为纯文学作品所具有的价值.为了充分利用这些价值,我们应努力促进韵文在当代的发展、传播和普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