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8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19世纪中后期,从对文言文的选择实验到对区域方言的选择实验,从对南方方言的选择实验到对北方官话的选择实验,从对北方官话的选择实验到对一种基于北方官话基础的时代共同语与共同文("新白话文"或"传教士白话文")的选择实验,新教来华传教士倪维思夫妇在释经及宣教布道文的语言实验方面的道路,既彰显出他们夫妇二人在此方面的实践努力,亦昭示出晚清新教来华传教士在此领域的自觉探索、实验路径与实际成效。这种语言实验与语言转型,客观上为"五四"新文学的语言实验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82.
易经》早期译介者既有传教士如利玛窦、金尼阁和白晋等, 也有非传教士人物莱布尼茨。莱布尼茨认为《易经》的六十四卦图类似 于他所发现的算术二进制,尽管二者其实并不是一回事,但在传播目的 和策略上却跟其他传教士一脉相承。《易经》在西方的早期传播,客观 上影响和改变了西方人对东方的看法,以《易经》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也 开始在欧洲生根发芽。  相似文献   
83.
明末清初西方天主教传教士传教活动的意义不限于宗教之畛域,它在科学、文化、艺术、哲学等人文知识领域在中欧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传教士通过对儒家思想中的本体论、天人关系论、道德论、实践论及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方面所作的符合基督教教义的新解释,成为西方了解和认识中国的主要资料,同时经过他们之手传入西方的儒家思想在西方产生一定的影响。传教士的这些活动即有文化史的意义,也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史意义。  相似文献   
84.
经费是学校得以运作的经济基础。教会学校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虽也有入不敷出的时候,但基本能取得经费支持。究其原因是它能在中国这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中探索出适合自己发展的灵活路线,并逐步地走向独立发展的征程。教会学校经费从开始主要由教会支持,发展到学费收入为补充,同时得到来自国内外的各方面的支持,使经费来源逐步的多样化和本土化。  相似文献   
85.
翁同和与近人教案及在华传教士的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要的三点:“撇去三端,教士犯法即令回国;中官若不保护教民立时革职;设中西合办教案公署。”认为李氏在信中注重三点:一实禁谤教之书;一实准官民入教;一实讲信修睦①。在这封信中,翁同和首次提出成立中西合办教案公署,这在所有晚清官方档案资料中不曾见过,由此可见,翁同和对教案问题的重视。这个设想虽然很有意义,可是,从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列强各国正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图谋瓜分中国的狂潮,外国传教士也正疯狂地加入这一侵略行动,中国正处在大规模反帝反洋教斗争风暴的前夜,单靠成立一个中西合办教案公署是根本不能解决教案问题的。…  相似文献   
86.
中国近代国际法翻译第一人——丁韪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在华传教士丁韪良,无论从完整地翻译国际法的时间上讲还是从翻译国际法的数量上看,都堪称中国近代国际法翻译第一人;他除了翻译过著名的《万国公法》外,还出了其他7部具有相当份量的国际法译著;他的一系列国际法译著体现出他的翻译动机及其翻译策略、方法或手段,并对中国近、现代翻译具有多层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87.
审判动态地反映着司法权的全部固有属性并具体地实现着司法权的基本职能。裁判作为法律过程的产品,无非是法律从抽象形式到具体形式的转化,是在个案的落实。虽然在华经历了三次诉讼,但是,利玛窦对中国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的评价是正面的、赞扬性的。通过对中西法律的对比,利玛窦认为宗教对法律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88.
从明末清初到戊戌维新之前是中国与西方伦理学的早期接触时期,无论是明清耶稣会士的译著,还是林乐知、花之安等传教士的著作,传播的主要是一些宗教伦理观念,兼有一些世俗伦理思想.虽然,作为学术意义上的"伦理学"的输入还没有真正展开,国人对西方伦理学的自觉传播还没有形成规模,但这一切在客观上都作了西方伦理学在华传播的先导.先有这些思想观念的输入为之铺路,就为此后西方伦理学在中国全面的传播做了理论的准备.  相似文献   
89.
晚清时期,圣母圣心会传教士在阿拉善旗的传教活动获得很大进展。传教士的成功在于其传教方法得当。教会的传教活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加深了地方社会的半殖民化程度。  相似文献   
90.
19世纪传教士翻译的台州土白圣经译本中所呈现出的台州方言语序特点,很大程度上受欧化和官话语法的双重影响。百余年来台州方言的核心语序特征变化不大,主要体现在话题结构、隔开型动结式两方面,但存在一定的内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