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1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27篇
管理学   12篇
民族学   269篇
人口学   60篇
丛书文集   330篇
理论方法论   71篇
综合类   1807篇
社会学   56篇
统计学   1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230篇
  2010年   201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97篇
  2006年   174篇
  2005年   206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该课题,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阐述了成都建设西部重要文化中心的战略意义,分析比较了成都建设西部文化中心的区位特色、历史文化背景、文化发展优势,提出了成都建设西部文化中心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92.
该课题,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阐述了成都建设西部重要文化中心的战略意义,分析比较了成都建设西部文化中心的区位特色、历史文化背景、文化发展优势,提出了成都建设西部文化中心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93.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新出现的农民工群体带来了传统社会的巨大变迁。本文试以乌江下游小王村为田野调查点,探究农民工群体的出现对农民土地意识带来的巨大变迁。这种土地意识的变迁是工业化冲击下中国农民对传统土地制度和土地观念的一种强烈反弹,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4.
吴江县盛泽镇防洪工程融防洪、排涝、排污、航运于一体,是比较科学的综合治理工程,在1991年太湖地区洪涝灾害中发挥了巨大效益。自力更生办水利是“盛泽精神”的体现,“快速早效”是盛泽工程的又一特点。  相似文献   
9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都要求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96.
论甘肃农村实现“两个转变”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农业生产条件和土地生产力、引水工程、农业科技推广、乡镇企业、市场规则、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信息和农民文化素质等方面对甘肃农村实现“两个转变”的具体困难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旱农技术、农技队伍、市场经济的规则、农产品加工和乡镇企业技术改造及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运作的农村基层组织结构等方面提出了甘肃农村实现“两个转变”的具体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97.
建立和完善民族地区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民族地区市场经济建立与培育,不仅依赖于微观经济的发展,还有待于宏观环境的建立与政府职能的转换。民族地区政府职能的转换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当地市场建设与培育的宏观环境。由此,转换民族地区政府职能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发展和培育宏观环境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98.
目前我国农村商品流通领域存在“小、弱、旧、乱、高”等问题,加快构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既是当前加强“三农”工作的迫切任务,又是开拓农村市场、建设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其意义重大。为此,在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务必抓好六件事:积极组建以农家店为骨干的农村消费品经营网络、认真拓宽和强化农产品批发流通渠道、大力发展农村连锁经营及其服务体系、构建农村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组建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网络、继续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相似文献   
99.
在经济新常态下人力资本增值正在形成新动能。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建设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创新农民工教育培训以促进区域人力资本红利释放值得探索。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意义 乡村治理现代化既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规定和重要内容,也是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战略关键,还是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理性选择。设计/方法 长期以来处于战略夹缝中的乡村治理存在效率与平等失衡、发展与稳定失序、生产要素流出与引进失谐、公共文化吐故纳新失语、村规民约激励约束失效的多重困境。并且随着社会转型,乡村治理中出现乡村居民生存原子化碎片化、乡村组织形态软弱化涣散化、乡村治理制度内卷化悬浮化、生态环境污染叠加化扩散化的异化偏向。结论/发现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及时总结、反思乡村治理中自上而下的下乡政策和自下而上的实践探索模式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自治、法治、德治及技治四治合一的最优型善治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