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4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5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156篇
社会学   6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论网络政治动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社会团体或个人为达到特定政治目的利用网络技术平台进行的网络政治动员,具有迅速快捷、影响范围全球化、政府控制困难等特征.网络政治动员既能促进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以及效度,也对国家的政治稳定构成了威胁,并为一国干涉他国内政提供了最便捷的政治传播技术平台.国家一方面要利用网络技术实现民主政治的充分参与性,积极回应网民合理的政治诉求,引领积极的网络政治动员;同时也要采取积极的"制动"措施,依法采取有效措施果断瓦解破坏性和颠覆性的网络政治动员.  相似文献   
12.
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华北不仅要有效地打击日军,而且还要在国民党的限制中取得自身的发展,维持统一战线不致破裂,同时还要做好对土匪、会道门、联庄和游杂武装的争取工作。中国共产党的乡村动员是党、政、军、民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的,激发民族主义精神、制定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经济政策和扩大政治参与都是中国共产党唤起民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社交媒体正快速成为公众针对各种公共事务及公共话题表达意见和建议的平台和主要渠道。它正在悄然改变社会治理方式,正成为互联网时代政府优化社会治理的重要渠道。可以说,整个社会已经步入一个利用社交媒体进行社会治理时代,社交媒体已成为公众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但目前,政府在运用社交媒体进行社会治理时还存在民生需求分析机制不完善、虚拟社区思路不清晰、社交媒体社会动员专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因此,急需创新利用社交媒体建立社交媒体民生信息监测、分析与应对机制,加强社交媒体治理体制建设,创新治理理念,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动员模式,加强社交媒体中议程设置等社会治理方式。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effects of the televised images of the use of tear gas on people participating in the Umbrella Movement. Although the role of the Internet and social media in political mobilization has been widely discussed, the importance of television cannot be overlooked.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widely transmitted broadcasts of live images of the police firing tear gas into the protesting crowd generated “mediated instant grievances” in a substantial sector of the viewing public, thus contributing to the size and scale of the Umbrella Movement. The study reported here provides evidence for this argument by analyzing the results of a survey of protesters that were on site during the early stage of the movement (N = 969). The study sought to determine whether and how the television images were related to the participants’ political attitudes, reasons for participation, and views of self-mobilized actions. The findings showed that, in particular, mediated instant grievances motivated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amateur protesters” in the movement.  相似文献   
15.
国民经济动员经济效率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效率高低是衡量国民经济动员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深入研究国民经济动员经济效率相关问题,既是适应解决国民经济动员现实问题的迫切需要,也是满足建设市场经济对丰富效率内涵的基本要求,并且能够推进国民经济动员效率问题理论研究规范化.国民经济动员经济效率是动员准备效率、动员实施效率和经济复员效率3个指标的综合体,国民经济动员各个阶段经济效率受技术、生产组织、制度、信息和时间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基于各主要因素的作用机理,提升国民经济动员经济效率,需从军民融合、供需对接机制、法制建设和整体衔接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70年代,社会运动的研究一直处在一个多样化的探索社会结构和政治行为之间关系的社会学传统中,并专注于解释运动的意识形态、目的、动机、或暴力倾向等政治取向变量。随后,一个摆脱传统的观点重新定义了核心问题,它从根本上缩小了研究动员过程的兴趣范围:无论他们是谁,无论他们的目标是什么,为了成长和成功,社会团体怎么样调动资源,招募追随者并驾御政治环境。批评者后来坚持认为,意义的建构、集体身份的形成、情绪的刺激和放大在动员中会发挥重要却被忽视的作用,他们这些可选方案对已经缩小的问题建构本身也没有构成挑战,由此产生的子领域在很大程度上放弃了寻求解释运动的政治取向的变化。在革命、工会和民族动员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保留了解释政治取向的兴趣,尽管他们常常认为这主要是动员的副产品。正在复苏的关于社会结构对运动政治取向影响的理论将需要整合来自相关研究主题广泛而分散的洞见。  相似文献   
17.
基于文献分析的中国国民经济动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国民经济动员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公开发表的理论研究成果相对较少,高度集中于《中国国防经济》《军事经济研究》《国防》和《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期刊。军队系统发表的国民经济动员领域研究文章数量最多,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国民经济动员文章数量最多的单位分别为军事经济学院和北京理工大学,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国民经济动员问题与对策、理论体系、预案与仿真模拟、动员能力与潜力、模式与体制机制、军民融合等方面。目前,国民经济动员研究所运用的研究方法还较为单一,以定性研究为主,缺乏定量研究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examines whether high levels of attitudinal consensus on community needs and civic responsibilities among a community's residents are associated with effective collaborative efforts among that community's neighborhood associations. Drawing upon both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data from an evaluation of an umbrella organization in an urban community, the authors found only a weak connection between attitudinal consensus, which was strong to moderate on most issues, and effective neighborhood association collaboration. The authors conclude that attitudinal consensus may be a necessary first step toward building effective collaboration but is far from sufficient to foster meaningful and stable partnerships. The authors explore the reasons for the lack of effective collaboration, offer suggestions for addressing barriers to collaboration, and discus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findings for community building initiatives that aim to build social capital, particularly across “difference,” in distressed and diverse urban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19.
江西苏雏埃时期兴起的查田运动,是苏区传统农村阶级基础的重建和再造的过程。它开创了一种社会革命的动员模式——这种模式通过一种“阶级”的话语表达,结合大多数农民具体权益的满足,凭借有着极强渗透力和保障功能的基层组织,将传统社会的地方、血缘、宗法关系等内核,创造性转化为土地革命中的积极因素:通过查田运动,苏维埃政府与民众的联系空前紧密,不时经受着洗刷的基层组织也具备了一种动态式的活力,成功地实现了苏区的阶级基础再造,最终达到苏区民众的革命性动员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新制度经济学并不足以解释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国农村改革,改革过程具有浓厚的动员色彩,是一次动员式改革。这次动员式改革既不同于以群众运动为代表的组织化动员,也不同于市场转型背景下的准组织化动员,该动员式改革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国家不能完全控制动员的影响;改革过程中动员与制度建设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