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5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52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406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英语名词翻译成汉语时 ,常必须根据两种语言的差异 ,采用增译的方法 ,如增译范畴词和概括词、扩充暗含意义、增加数量和关联、补充背景知识等 ,以使文意更加流畅  相似文献   
14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种民族语言都与该民族的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都有相当数量的词语蕴含着丰富的国俗语义。文章以汉语的"红"和英语的"蓝"两个色彩词为例,在列举大量语言事实的基础上,从文化和审美的角度解释了造成两种语言色彩偏好的深层原因。旨在表明,一种语言中的词语在反映概念的基础上所增添的附加的民族文化色彩,离开了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就难以达到对语言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43.
回顾了汉语心理动词的研究历史与现状,认为有必要对心理动词进行重新分类。根据心理动词的语义特性,心理动词被分为情感、情绪、感知、认知、意动、使役等6小类。在对各小类动词进行语义分类和句法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各小类之间共有连续统(continuum)关系,它们的句法表现并不是泾渭分明,如某些拥有多种语义的心理动词,其句法表现可以兼跨两个小类。最后,文章就中英文中使役心理动词的不同表达法进行了简要对比。  相似文献   
144.
情景语义学是情景理论的分支,情景理论是跨学科研究的产物,应用于多学科领域,情景语义学是其运用于语义学领域的结果。情景语义学的特点是强调信息和上下文对释义的重要作用,提出部分性观念,其要素为个体、特征、关系、空间—时间位置、情景;其运用前景为计算机数据处理。  相似文献   
145.
在分析两种语言中含有色彩词“红”与“黑”的习语的基础上,从语义对比的角度探讨这两种语言在习语运用中的共性与差异,以使学习者在使用习语时表达得体,从而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46.
BOT模式是当前国际上广泛采纳的一种主要应用于公共设施建设的项目融资方式,它对缓解政府财政压力、构建合理的融资体系具有积极意义。从分析林业项目的特点入手,指出林业投资不足的现实及原因,试图通过引进BOT融资方式,并作适当调整和改进,来解决林业项目资金供求矛盾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7.
语气词"么"源于反复问句句末的否定词"无",最初的语法功能是用在疑问句中表达相应的疑问语气,到了明清时期又发展出用在陈述句、感叹句中的新功能,但仍以传疑为其基本功能。在字形方面,伴随"么"音由[mua]到[ma]的改变,文献中开始出现"吗"的写法,字形演变滞后于字音演变。  相似文献   
148.
通过对中日互译文学作品中“犬族语”的语义进行比较,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将其分成贬义“犬族语”、褒义“犬族语”和谦让“犬族语”。同时指出在研究不同国家的具体语言比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语言的使用背景,把环境等诸多因素放进去理解说话人的意图。  相似文献   
149.
言语活动中,祈使语义的表达必须根据祈使语气的强弱将语用因素考虑在内。本文以唐五代至宋代口语性较强的历史文献作为依托,观察这一时期表达祈使语义所使用的辅助手段。同时归纳分析祈使句中介词短语、副词、语气词等强调标志。  相似文献   
150.
“程度副词+名词”组合作为目前流行的一种言语现象,已经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从不同角度探讨其存在的合理性一直是大家致力解决的问题。从语义、语用两个方面阐明了该组合之所以能够存在的原因,另外还指出,社会、语言使用者等因素也会对该组合的出现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