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51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379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李谨香 《云梦学刊》2002,23(4):119-120
俄语中简单动词谓语的繁化形式是非母语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语法点之一。因此,俄语研究和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动词+动词、动词+名词、动词+副词、语气词+动词等几种类型的简单动词谓语的繁化形式。  相似文献   
342.
在当代哲学领域,捍卫哲学的存在合法性已越来越凸显为一个十分重大的理论课题。马克思的哲学观为理解和解决这一课题提供了重大的启示。马克思终结了传统形而上学根深蒂固的"名词性"的哲学观,而确立了"动词性"的哲学观,把哲学理解为一种"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的"活动",它启示人们:以终极知识和绝对真理为己任的哲学的确已经终结了,但哲学仍有理由作为一种批判性活动而存在,通过这种批判性活动,哲学作为一种内在而超越的"自由思想",仍具有其不可抹杀的存在合法性。  相似文献   
343.
颜丽  周洁 《齐鲁学刊》2008,(3):132-135
汉语"连动式"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末是模仿描写时期,20世纪50年代初至20世纪80年代初是廓清概念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是多元研究时期。  相似文献   
344.
袁梅 《唐都学刊》2002,18(3):98-99
大多数语法著作中 ,将“V1着V2 ”两个动词连用的结构划归连动结构。但是从分析动词V1的语义特征入手 ,可发现动态动词V1后附“着”构成的“V1着”与“V2 ”之间 ,是动作持续的共时同现性关系。静态动词V1后附“着”构成的“V1着”与“V2 ”之间 ,是动作行为的方式与动作直接组合的修饰性关系。因此 ,应当将该结构判定为偏正关系结构  相似文献   
345.
李小平 《云梦学刊》2014,(4):141-145
《要术》出现了不少动宾式双音词,其中近一半是魏晋南北朝的新词。这些双音词大多数以原形、原义进入现代汉语。但也有不少形义有变:或形同义异,或形异义同,或形异义异,或形失义存。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该书运用了大量的方言口语和专业词汇,有些构词语素表义欠明晰,另外动宾式构词法本身存在的不足也是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346.
标记理论最初由布拉格语言学派创立,用于分析语音学的音位对立,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其它语言学分支。古典小说人物会话中的引述动词“道”是无标记性的,在翻译成英文后,由于受到语境的限制,往往带有明显的附加信息及增添内涵,即呈现出标记性特点。由原文文本到译文文本,引述动词“道”的语义带有显化趋向。标记理论的引入,能对古典小说引述动词“道”的英译进行描写和分析,并揭示出 “道”的英译显化的内在成因是由语义标记的不对称性造成的。  相似文献   
347.
用VP壳解释几个汉语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野 《云梦学刊》2004,25(3):100-102
用生成语法理论最简方案框架下的VP壳结构分析几种汉语现象———意义相同但结构不同的句子、V-V致使结构、得字句和使字句,便可发现不同的汉语现象都可用VP壳做出同一的解释。  相似文献   
348.
A new model of the behavioural and physiological causes of age-specific variation in marital fecundability is presented. Total fecundability is decomposed into a series of susceptibility factors (the length of ovarian cycles, the length of the fertile period within each cycle, the probability that a cycle is ovulatory, and the likelihood that an act of unprotected intercourse within the fertile period results in conception) and an exposure factor reflecting the effect of duration of marriage on coital frequency. The impact of intra-uterine mortality on effective fecundability is also modelled. Data on western women, from which standard age curves of fecundability are estimated, suggest that any decline in fecundity between ages 30 and 40 is attributable to changes, not in the ability to conceive, but in the capacity to carry a pregnancy to term. Sensitivity tests suggest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potential sources of inter-population variation in fecundability are intra-uterine death and the incidence of anovulatory cycles.  相似文献   
349.
闫顺英 《阅江学刊》2013,5(2):137-141
“使”有两种用法:一是表动词的“役使”,是常语;二是表“致使”,为连词,分别相当于英语的“enslave”和“cause”。古代文献中表“役使”和表“致使”的“使”都是动词。汉语中词和句法结构不是一一对应的,这两个不同的意思是由语境赋予的:如果前面是人,施事性比较强,表示主观情况,则表示“役使”;如果前面是一种客观情况,是一种行为导致另一种行为发生,则表示“致使”。表“役使”既可以表示动作实现,也可以表示动作没有实现,而表“致使”则表示动作一定实现了。  相似文献   
350.
《史记》是秦汉时期语言实录的一部宏篇巨著,其词汇在汉语词汇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大型历时性辞书编纂的角度看,《史记》必当是辞书所选秦汉语料之一,如大型辞书《汉语大词典》就大量以《史记》为语料而设定词条及义项,又大量引之为书证。但就该辞书所收词条看,仍存有不少词条失收问题。今就所检《汉语大词典》失收《史记》双音动词数则作一些简要考释,以期对读者阅读、研究《史记》及辞书的再次修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