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3篇
人口学   13篇
丛书文集   151篇
理论方法论   32篇
综合类   898篇
社会学   40篇
统计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11.
近代外国基督教会在潮汕广泛的办学活动是他们传教的辅助手段。其办学活动客观上引进了西方科学文化知识,有它的启蒙作用;虽然由于这种办学活动的传教目的,使它具有了复杂的两重性,但其对潮汕教育事业的推动作用是应予肯定的,其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112.
论根本违约     
本文阐述了根本违约制度的沿革,简要剖析了这一制度的渊源及其合理性,着重论述了这一制度在建立我国现代统一合同法中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3.
通过理论分析及现场试验研究得出了砂砾回填料压实度与变形模量、压实度与碾压遍数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合理确定砂砾回填台背的压实度标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经实体工程验证所建议的压实度标准合理可行.为减小砂砾回填桥台背沉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4.
论《沉沦》的“病态叙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图通过对《沉沦》中郁达夫有意识无意识的“病态叙事”,来发掘小说的深刻内蕴;指出在郁达夫的作品中,主人公大都是“有病”的人,作者采取了“病态叙事”这种方式来展现和表达自己的内心痛苦,从而揭示五四一代先进知识分子普遍的痛苦和绝望。  相似文献   
115.
当代美国学者海登.怀特认为事件与故事的差异在于故事特有的生成过程和再现模式。其实,两者的差异不仅体现于此,还在于被"发现"的事件与被"发明"的故事分别是创造性反应和能动性反映两种认识活动的结果。事件与故事之差异折射出发生认识论与能动反映论两种哲学观的分野。  相似文献   
116.
本文立足于中国小说史的研究现状,认为要使这一学术领域的研究深入发展,必须要从基础的,也就是最根本的问题突破。这些最基础的最根本的问题主要有三个:一是早期小说的概念究竟应作何种诠释;二是小说的分类存在着严重的"混类"现象;三是中国小说史的开端在何处。作者对此一一阐述了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7.
浅谈提高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教育技术素质是 2 1世纪新型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师范院校作为培养教师的摇篮 ,应注重培养师范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本文结合实际 ,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8.
鲁迅小说创作引域外小说的炬火,又融铸了中国白描写意的手法和意境追求,开创了中国现代白话小说创作的先河。他在用小说直接为现实社会人生服务的同时,又努力使艺术与功利均衡融合,展现了高层次的美学追求。他在小说的体式上不断创新,创造了简约精深而又意境深邃的现代小说的典范。其以艺术与功利均衡融合为美、以不断创新为美、以简约精深为美的艺术追求,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9.
小说是作家以自我经验为基础的特殊言说,这种言说不可避免地受制于言说对象与言说语境,中国当代小说对民国时代的叙述也不例外。由于民国时代自身的多面性与含混性,由于中国当代作家所生活的历史文化空间的不断变易,以民国时期的社会风貌和生活状态为主体内容的小说,随着讲述时代的不同而呈现出各自独有的面貌,从而使艺术世界中的民国时代成为一张不断被重新涂写的羊皮纸。  相似文献   
120.
马车夫巴基思是狄更斯自传体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但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狄更斯通过对其言语特征的临摹和复制,用简洁、明快的手法,深刻揭示了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将这个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有力地渲染、烘托了小说的主人公,凸显这位小说大师的人物素描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