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62篇
  免费   358篇
  国内免费   109篇
管理学   512篇
民族学   121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75篇
丛书文集   1670篇
理论方法论   605篇
综合类   8996篇
社会学   338篇
统计学   50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355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212篇
  2015年   258篇
  2014年   609篇
  2013年   599篇
  2012年   780篇
  2011年   799篇
  2010年   645篇
  2009年   714篇
  2008年   732篇
  2007年   899篇
  2006年   969篇
  2005年   989篇
  2004年   876篇
  2003年   866篇
  2002年   644篇
  2001年   557篇
  2000年   309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61.
矛盾规律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重大的指导作用。“全面的观点”是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中各种重大关系的根本要求,“两点论和重点论有机统一的观点”是我们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中各种复杂矛盾的科学方法论,“内外矛盾辩证论”是经济建设中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关系的法宝,“矛盾问题精髓理论”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962.
本文依据道儒哲学的"天人合一"思想,论述中国古典哲学折射的绿色意蕴。  相似文献   
963.
当代藏族作家的创作面临多元文化背景,多元文化背景成为藏族作家创作的大语境。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实现藏族文化的现代性转换等问题成为当代藏族作家文化身份建构的首要问题。藏族当代作家既要大力弘扬民族文学,又要在重建中国文学中发挥作用;既要面向全球化,又要增强本土认同。努力使当代藏族文学既借全球化话题和语境获得新的增长空间,又保持民族的审美经验传统和民族文化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964.
马克思经济哲学思想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代呼唤哲学家与经济学家联盟 ,建立经济哲学。其实 ,这个问题早被马克思深入研究过 ,他以一个伟大哲学家的独特眼光和视角 ,探索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性 ,从而使其研究成果超越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 ,正可谓是经济哲学家的典范。在当代中国 ,深入发掘马克思的经济哲学思想 ,无疑对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对现代科学“在综合中发展” ,对我们正全力以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65.
从拓展农业功能视角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农业是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具有崭新时代特征的产业形态,从功能结构上看,现代农业决非传统农业的线性突破,而是在城乡互动、工业反哺、科技创新、市场培育、生态约束、文化支撑、公共管理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整体再造.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遵循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着力建设现代农业,既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的基本途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产业基础.从拓展现代农业功能视角,结合当前我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现实过程,分别从产业融合、城乡互动、市场统一、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和公共服务等方面,探讨和思考现代农业发展应当确立的正确理念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66.
陈文殿 《齐鲁学刊》2003,42(3):23-26
哲学是人类存在方式的精神自觉 ,以在思维中最具体的方式表现人类的现实生活。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则是人之本性在哲学上的理性抽象和升华。哲学关注的理念与哲学表征关注的方式就是生活着的人类作为生活的主体对自己的实践———文化的存在方式的最高反思。哲学与人类的本性及存在方式的关系是不变的 ,每一历史时代的问题却是不同的。哲学应当变换其表征方式 ,深刻地揭示出人类存在方式和现实生活中的新问题。哲学与时俱进 ,就表现为哲学的问题意识与话语范式要有自己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967.
互联网的普及对大学生产生了诸多影响,进而涉及到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从互联网与大学生的密切联系角度出发,分析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及思想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68.
张超 《齐鲁学刊》2006,4(6):98-101
胡适文学理论与批评的接受意向表现出鲜明的启蒙主义特征。胡适非常关注读者对于文学作品的参与、介入、阐释、创造和改写,以及作品在不同时空背景中的各种阐释可能,以此达到使读者为中国社会的改良而努力的功利目的。  相似文献   
969.
本文以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视角,从校本研究、评价与管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网络与博客等四个方面来审视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成果,从中梳理出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特征与走向。  相似文献   
970.
去向堪忧的中国古典学——“走出疑古时代”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春梅 《文史哲》2006,1(2):5-25
1992年,李学勤先生提出“走出疑古时代”的口号,十多年来,“走出疑古”已经成为一种思潮,对学术界和整个社会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重新估价中国古代文明”、“对古书的第二次反思”、“重写学术史”是与“走出疑古”密切相关的三个命题,其中“重估”是目的,“重写”是前提,“反思”则是“重估”和“重写”得以落实的根据。三者彼此互动,构成一个有内在逻辑关系的“走出疑古”论点体系。李先生以“走出疑古”为特征的“释古”与冯友兰的“释古”意向不同,与郭沫若的“古代研究”、李济的“考古重建”也旨趣有异,其最为崇奉的宗师是王国维。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和“古史新证”模式被李先生奉为“释古”的典范。李先生一直致力于以考古材料、简帛佚籍和“史实素地”论印证古书、释证古史,以期重新确立古书古史的可靠性权威,但是言辞始终含蓄委婉,是其追随者们的“证古”、“正古”及“现代古史史料学基本概念”等主张让“走出疑古”的内涵和走向明朗化、理论化。围绕古书、古史的考释及方法、规范等问题,“疑古”和“走出疑古”已经是狭路相逢、短兵相接。实际上,这已经不只是“疑古”和“走出疑古”之间的纠纷,更是关系中国学术未来走向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