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28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48篇
管理学   33篇
民族学   66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22篇
丛书文集   947篇
理论方法论   260篇
综合类   4896篇
社会学   113篇
统计学   2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279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348篇
  2011年   468篇
  2010年   410篇
  2009年   348篇
  2008年   343篇
  2007年   506篇
  2006年   524篇
  2005年   537篇
  2004年   492篇
  2003年   493篇
  2002年   351篇
  2001年   331篇
  2000年   180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861.
后现代哲学的反基础主义与复杂性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反基础主义是后现代哲学的一个基本理论倾向 ,与基础主义具有相反的意义。其主要内容有 :否定大叙事 ,拒斥形而上学 ,抛弃反映论 ,否认同一性。现代技术革命是复杂性探索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 ,也为反基础主义的出现提供了重要条件。反基础主义与复杂性探索共存于同一社会文化之中 ,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为用与相互阻抗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 ,但它们既不互为基础又互不相属。  相似文献   
862.
晚清"鸦片商战"观与近代经济民族主义的非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增合 《河北学刊》2005,25(3):105-110
经济民族主义是晚清以来民族主义充分彰显的一个领域,"鸦片商战"则是近代经济民族主义观念的重要形式.鸦片战争以后,清廷无法有效地禁绝外来鸦片.民间人士为抵制外国鸦片入侵,纷纷主张弛禁土产鸦片,扩张罂粟种植面积.这种观念不但表现在一般士大夫身上,而且清廷重臣、地方官员也不乏其意,域外人士与国内士绅声气相求,世俗报刊与教会媒介均有相关言论刊布.作为一种非理性的经济民族主义观念,"鸦片商战"给晚清社会和国家造成的负面影响难以估量.  相似文献   
863.
王青  葛瑛 《河北学刊》2005,25(4):17-20
先行和新兴工业化国家20世纪的发展经验与20世纪中后期经济学理论的演进都表明,在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国民经济结构并不存在所谓"重化工业阶段",因此更谈不上该阶段的逾越问题.同时,具体国情也决定中国不可能通过依靠资本积累和资源投入的粗放增长模式来实现工业化.中国一些地方政府之所以通过配置资源来扶持重化工业的发展,主要是由于在现行资源定价机制、财税体制和政绩考核指标的基础上,地方政府和重化工企业在利益上存在一致性.因此,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需要着力解决增长模式问题,通过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确保工业化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864.
现代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当前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水平,这是未来一定时期内实现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引擎。通过择取1996—2017年全国层面的平衡面板数据,基于双重差分法和合成控制法对现代服务业综合政策在重庆市产生的经济增长效应做出合理化评价。实证结果表明:整体而言,现代服务业综合政策对重庆市产生明显经济增收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增收效应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其通过政策红利动力驱动而产生的边际效应却趋于弱化。为解决内生性问题,通过进行一系列安慰剂检验,确保结论的稳健可靠。  相似文献   
865.
现代远程教育与高校图书馆关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远程教育是网络时代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阐述了现代远程教育的内涵及其时代的创新性、学习的探究性、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教学方法的灵活多变性等特征,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独特优势,探讨了现代远程教育与高校图书馆互为依存的关系。  相似文献   
866.
周兴维  蔡晓萍 《民族学刊》2012,3(6):75-78,101
中国的文化发展和文化产业,正遭遇现代西方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的"三重门"困惑。灾后重建,千方百计,抢救、恢复、保护和发展藏羌文化,乃其关键一端;而以发展文化产业来推动抢救、恢复、保护和发展藏羌文化,乃其关键一处。可以依循"文化差异-文化产业特色-市场区隔定位"的理路推进文化产品的开发。藏羌文化滋养于岷江,古蜀文化源于岷江,发展藏羌文化与产业,自然该抓住"岷江文化",不仅有利于保护母亲河岷江,而且也是阿坝州发展藏羌文化产业的一个战略切入点。发展藏羌文化产业,需要把藏文化元素、羌文化元素和藏羌文化元素同时代元素也就是市场需求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67.
为提升铁路现代物流专业化服务能力、发挥铁路骨干作用,适应中国物流需求差异化发展趋势,为中国铁路现代物流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利用中国知网检索工具,梳理了最近20年公开发表的1 722篇以铁路物流为关键词的文章,以铁路现代物流体系构成要素为主要维度,对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和研判。研究发现,既有的研究成果主要以铁路向现代物流转型升级为研究重点,涉及到铁路物流体系发展的顶层设计、物流技术及经营管理等若干领域,基本形成了铁路物流专业化服务体系理论技术架构,推动了铁路现代物流业务的发展;现有研究成果依然存在系统性不足的问题,原因在于没有针对铁路现代物流专业化服务能力不足的根本性问题,以经营效益为导向系统构建铁路现代物流发展理论和技术体系。因此,未来铁路现代物流研究的发展方向,将主要集中在以经营效益为导向的专业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及支撑专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网络规划、设施布局、装备研发、智能技术等技术方向。  相似文献   
868.
当下的晚明诗学研究多受一种共性的思维方式与研究方法统辖,此即“复古—革新”模式,具体涉及阵营的划分、价值判断标准的确立,以及发展轨迹的梳理。古人虽无复古/革新对立的明确表述,但作为两种具有代表性的创作思潮,它们的存在并广泛发挥影响却是不争的事实。至民国之时,时人于继承传统理路的同时,也在种种因素影响下不断偏离轨道。首先是对复古思潮的全面批判,进而在进步史观的影响下,二者分别被贴上“进步”与“落后”的标签,有关演进轨迹的表述也被改造为革新对于复古的对抗和取代,此后更被赋予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学人对其间缺失虽多有反思,但所谓“突破”仅是观点/结论层面的个别调整,未曾实现思维方式的更新,扬革新而抑复古的基调始终如一,重建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869.
词的语法功能属性与词的使用频度之间的关系是汉语词义属性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258个现代汉语感官动词的使用频度进行封闭测查,考察各个动词在语料库中的频次,以及各词感官义项、非感官义项、感官用法、非感官用法的使用频次,再将这些词的频度信息与它们的语法属性信息进行相容度分析,对词频与基本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描写和阐释。结果表明,感官动词的语义属性与动词语法功能之间存在不同的相关性表现。感官动词词义的特殊性表现在相对普通动词而言较弱的动作性,以及词义一般包含较强的对行为方式状态的描述,这是由感官活动在人类行为中的特殊性决定的。此外,词语的类聚特征越丰富,词语聚合的总量就越小,词语间就具有更高的相似度,这些相似度必然会在语法功能等方面得到反映。  相似文献   
870.
For architect Oskar G. Stonorov (1905–70) and labour leader Walter P. Reuther (1907–70) unions were not simply instruments for collective bargaining. They were also agents for transforming established social practices that denied the working class access to decent housing, parks and art; discriminated against African Americans; and destroye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rchitecture and site planning were key to this transformation as they addressed concerns of social justice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Stonorov and Reuther shared an aesthetic agenda as well – to expose workers to the emancipating beauty of modern design – as they believed well-designed housing contributed to both their personal lives and productivity at work. From 1941 until their deaths in 1970 they devised plans for workers' housing and town planning, sculpture, urban renewal and environmentally sensitive site planning. They sought to involve workers in the design process, mark union territory on former elite-owned properties, give control of housing production to organized labour and advance workers'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ir architectural endeavours as part of a labour narrative and as an index of the turbulent social and political changes taking place from the inter-war years to 19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