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7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24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41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26篇
丛书文集   343篇
理论方法论   98篇
综合类   1918篇
社会学   49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185篇
  2005年   187篇
  2004年   192篇
  2003年   219篇
  2002年   187篇
  2001年   189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济南和青岛是山东省城市现代化水平最高的两个城市,但是两城市现代化的特征有所不同。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可以发现济南在社会和生活现代化方面领先于青岛,青岛的城建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高于济南,青岛经济现代化水平和进程略高于济南。研究结论揭示了两城市在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两市今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2.
农村自我高端人才智能的储备不足与现有精英流失,是新农村建设的瓶颈之一。深入探讨乡村精英流失问题产生的原因,建构合理的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人才结构,使新农村建设主体与制度、财力与资源的配备更趋合理化和科学化,应从战略思维、制度保障、资源投入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3.
近代中国和日本政府消费支出的总体发展趋势是在较低水平基础上,保持了一种持续、稳定和快速的增长态势,且呈现出阶段性的变动特征和周期性波动。由于中日两国在政府消费支出总量和结构的变动上存在显著差异,其对两国近代经济发展的贡献力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04.
平民主义对中国革命和现代化进程有着深远影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同样应该警惕平民主义的倾向。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文件虽然内容比较系统全面,却没有涉及农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现代转变,在某种程度上带有平民主义的色彩。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把农民现代化作为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05.
传统、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三重因素的矛盾和冲突是信息时代中国现代化难题的深层根源,而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工业社会与后工业社会之间的矛盾只不过是这一深层根源在不同层面上的外在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06.
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顺应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和世界现代化浪潮的推进,形成了关于中国现代化的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该文试图对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现代化理论的动力进行多视角分析,以期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历史依据和现实启迪。  相似文献   
107.
以农民群体为研究对象,利用从福建沿海五地市农民的问卷调查中取得一手资料,考察农民现代性的获得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前农民具有较强的两性平等观、效能感、时间观念、教育期望,他们乐于接受新事物,对传统的家族观念逐渐淡漠,自我取向开始增强,但是农民自我保护意识较差,风险意识低。同时,教育程度、务农年限以及人际关系对农民现代性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8.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力量。新农民的生成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动力,是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与归宿点。新农民的生成需要外援的导引与推动,根本在于农村文化的内生,也就是由外在启蒙而内化。由此,基于内在文化的新生而以农民主体重构新农村才是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观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9.
中东地区经济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属于不完全意义上的资本主义。中东与拉美、亚洲新兴工业国大体上是属于同一类型的发展模式,起点也大体相同,但是它们各自所取得的成就却存在较大的差别。通过对中东与拉美、东亚新兴工业国在文化背景、国家角色、发展战略的比较,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110.
马克思所观察到的“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过程就是全球化的开场图景。在阐述马克思“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命题的基础上,以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为例进行分析,得出保持儒家文化的精髓而又同时实现儒家文化的现代化成为中国需要认真思考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