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41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48篇
管理学   110篇
民族学   44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36篇
丛书文集   999篇
理论方法论   372篇
综合类   5249篇
社会学   701篇
统计学   4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376篇
  2013年   536篇
  2012年   425篇
  2011年   469篇
  2010年   379篇
  2009年   405篇
  2008年   437篇
  2007年   518篇
  2006年   616篇
  2005年   497篇
  2004年   489篇
  2003年   527篇
  2002年   454篇
  2001年   403篇
  2000年   202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思想道德修养"作为高校"两课"中的思想品德课,要提高它的教学实效,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在教学方法上创新.文章从"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的现状、音乐的辅德优势、将音乐融入"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具体方法与优势等方面探讨了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实效的新方法,即在坚持德育课主体内容的同时,以音乐为辅助手段,将德育课内容与音乐作品有机结合.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非专业化"存在,既影响了此项工作的科学性,也使从业者的角色定位十分为难.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专业化首先是思想政治工作本身在正确导向和体制下的合理存在,然后是从业者主体意识的专业化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并在实践中强化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船山创造性地诠释了张载关于“太虚”的观念,提出了“气”本体论,并以“气”本体作为其重新阐释儒学心性论的天道依据,全面阐发了“性”、“心”之内涵及其内在联系,性情论,未发已发说,道心人心说等心性论各个层面的问题。船山对儒学心性论的解释,贯穿着“理本一原,故人心即天”,“以健顺五常之理融合于清通”的主题,突显了儒家传统性善论的主体性原则和天人合一的圣学思想。其目的在于,克服宋明理学自身的逻辑矛盾及其在精神气质上与儒门之正学的张力和偏差,以便回归儒门之正学,重新确立道德理性的至上地位。  相似文献   
14.
论高等教育发展的适切性--兼论高等教育对农村的适切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适切性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永恒追求。高等教育发展是对社会和个人教育需求的适应、满足以及适切性增强的过程,高等教育发展应更加切合农村社会和农村个人高等教育需求,引入农村“需求导向”,以多样化、多层次、多形式的多元高等教育结构,通过以高校为主体的“自适应”,增加高等教育在农村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5.
道德需要与制度公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需要是道德行为的原动力,在道德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而道德需要作为个体社会属性的一种应然存在,要转化为一种现实的道德力量,需要有良好的外部社会机制即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的保障。因此,要激发和提升个体的道德需要就必须加强制度建设,有效地发挥制度在个体道德需要方面的激励和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16.
学术职业具有其自身的道德特征,它以时代性、创造性、自由性、诚实性作为基本内核,从而构成了学术职业区别于其他社会职业类型的道德意识。学术道德建设不仅包括科学研究过程中的道德建设,还包括育人、教学、社会服务过程中的学术道德建设等多个方面。探讨学术职业的道德特征,旨在为学术道德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日本的道德教育及高校德育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强国的成功,与其强大的教育、尤其是优秀文化传统和良好道德教育的强有力支撑分不开。如清明、正直善良同情吃苦勤劳节俭之心的传统美德;德育过程中的并重个性、协作、传统、劳动、人生观教育,强调学生主体、群体意识、异域优秀文化、道德实践,国家利益至上的完美结合。但日本朝野各界现都确认正视,全球化大深入背景下的日本高校德育危机已经出现不少大学生脱离政治;无远大理想;贪图生活安逸;个人主义倾向严重等。全方位的日本高校德育改革正在进行;德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首位;最重要的德育目标仍然坚持民族精神与爱国思想;内容从共同价值观扩展至宗教、伦理、纪律、法制、民主、人道消费、环保等人类生活诸方面;正规课程与非正规课程结合;形式社会化、网络化与开放性整合。  相似文献   
18.
浅谈学生社团活动对德育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学生自己组织、自己设计、自己参加、与娱乐、兴趣相系的社团活动,由于运作模式与隐蔽德育意图和无意识教育艺术精神暗合,具有良好的德育效果。尤其是对学生的爱国主义与爱校情怀、集体主义精神、奉献仁爱之心、社会公益之心、博爱乐群之心、并重自爱与利他之心,具有独到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网络时代正在切入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作为培养人、塑造人的高校,在网海潮涌面前应深刻认识网络的特点,主动出击,勇于探索,适应新形势,高唱主旋律,开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20.
道德内化与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内化为大学生自身道德品质和信念的过程。道德内化一般是通过角色扮演来实现的。根据道德内化理论,在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把灌输机制与接受机制结合起来;把角色指导与角色训练统一起来;把连续性与系统性结合起来,以使思想品德教育富有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