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89篇 |
免费 | 73篇 |
国内免费 | 4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80篇 |
民族学 | 18篇 |
人才学 | 1篇 |
人口学 | 15篇 |
丛书文集 | 732篇 |
理论方法论 | 208篇 |
综合类 | 3621篇 |
社会学 | 128篇 |
统计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27篇 |
2022年 | 31篇 |
2021年 | 23篇 |
2020年 | 43篇 |
2019年 | 47篇 |
2018年 | 39篇 |
2017年 | 43篇 |
2016年 | 67篇 |
2015年 | 75篇 |
2014年 | 221篇 |
2013年 | 179篇 |
2012年 | 249篇 |
2011年 | 271篇 |
2010年 | 209篇 |
2009年 | 241篇 |
2008年 | 297篇 |
2007年 | 350篇 |
2006年 | 419篇 |
2005年 | 375篇 |
2004年 | 375篇 |
2003年 | 399篇 |
2002年 | 342篇 |
2001年 | 283篇 |
2000年 | 115篇 |
1999年 | 33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8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魏世报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3(3):110-111
当前职业学校的政治课教学,要重点抓好思想道德教育,确立正确的道德教育目标;要教育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远大的志向,不断追求自我完善;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强化道德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2.
赵景阳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4):79-85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如何深刻理解《决定》提出的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目的"以人为本"是进行文化改革发展的关键所在。从人学视域理解"以人为本",中国文化建设应该实施"四人"战略,即"知识武装战略——文化人"、"自觉塑造战略——道德人"、"现实审美战略——和谐人"、"终极理想战略——自由人"。这"四人"最终统一在现实的、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在实践中不断"求真向善",实现"生活和谐"的现实,通达"自由发展"的理想。 相似文献
193.
杨金华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在以伦理道德为本位的古代社会,对儒家道德的虔诚信仰,对纲常伦理的坚定恪守是其核心教育理念。为确保儒家伦理的神圣感并内化为自觉的道德行为,中国传统社会建构起诗教为先、乐教为纲、礼教为本、史教为辅的道德信仰教育体系,将道德教育渗透于古典诗词、艺术鉴赏、封建礼教和史学常识等内容之中,以期达到“兴民德”、“别善恶”和“化成天下”的目标。古代道德信仰教育理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历史遗产,对现代德育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4.
荣辱观教育属于道德教育的范畴,是当前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前提。因此,要确保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取得实效,就必须遵循道德形成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规律,即必须坚持道德接受的“知”、“情”、“意”、“信”、“行”五要素的有机统一。从强化认知、提升情感、坚定信念、磨炼意志、注重养成等环节入手,使大学生真正实现明荣知耻、好荣恶耻、趋荣避耻、扬荣抑耻、践荣弃耻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5.
朱海龙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6):115-120
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强势崛起,文化价值观的冲击已经突破了国家和民族、集体与个人之间的无形心理疆域,演变成了真切而又紧迫的道德教育命题。作为年轻发达的美国和古老而又生机勃勃的中国,如何回应这个犀利的道德教育命题尤为令人瞩目。对此,美国选择了新品格教育,倚重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现代意义,摒弃价值中立立场,突出道德教育的联合力量,并依托法令的支持重构道德教育,形成了一片教育新气象。而这对当代中国大学生道德教育同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在与新品格教育的比较中主动借鉴不失为我们对文化全球化背景下道德教育的一种回应。 相似文献
196.
回归生活世界:当代道德教育的呼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慧敏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3):58-60
道德教育根源于生活,旨在导引并成就一种可能的幸福生活。现实中,道德教育与生活世界的背离使回归生活成为教育界日益强烈的呼声。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为道德教育回归生活提供了理论基石,而道德教育自身与生活世界相融的特性也使其回归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97.
大学德育进网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进网络是青年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新途径也是思想舆论斗争的新领域,如何把科学思想和正确观念以生动、快捷的途径传播出去,把党的声音及时准确地传播到大学生的心田,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网络主阵地,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课题。德育进网络是青年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新途径,分析和研究大学德育进网络的主要特征以及应处理好的关系,提出大学德育进网络应遵循的原则,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8.
黄巧蓉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
市场经济是法律外在制约与道德内在自律的规则经济、信用经济。诚实信用的法律化道德原则就是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内在需要,是经济主体实现其利益最大化的道德保证,是我国经济融入国际经济市场的道德灵魂。 相似文献
199.
蒋军洲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2):76-78,152
关于我国民法典中要物合同的存废,英美法上的要物合同机制可带来不少启示。英美法的经验所传递的信息是,要物合同被确立下来依赖于其无偿的人际关系的产生背景,正是在此基础上,它适用"没有给就没有还"的法律逻辑。它被保留下来,很大程度上是法律传统使然。进一步分析,还可以补充上法律目的与法律伦理等方面的理由。在对待要物合同的问题上,建议以前述理由为据,保留无偿的传统要物合同,将有偿要物合同予以诺成化改造。 相似文献
200.
高校德育人本化必须实现三个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昌军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3,23(2):101-103
高校德育人本化 ,必须从德育主体、德育过程、德育方法入手 ,实现三个转变 ,即德育主体由单一主体向双主体转变 ,德育过程由忽视学生主体需要向关注学生主体需要转变 ,德育方法由灌输式教育向渗透式教育转变 ,从而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