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1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44篇
管理学   87篇
民族学   19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8篇
丛书文集   759篇
理论方法论   263篇
综合类   3766篇
社会学   145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233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261篇
  2011年   286篇
  2010年   222篇
  2009年   249篇
  2008年   314篇
  2007年   362篇
  2006年   434篇
  2005年   394篇
  2004年   384篇
  2003年   419篇
  2002年   357篇
  2001年   295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451.
胡振东 《云梦学刊》2004,25(4):123-125
英汉民族的历史、政治和思维方式不同,英汉委婉语所反映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也不一样,通过对比分析英汉委婉语,透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可加深对英语文化的了解,学会正确使用英语委婉语,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452.
王炜民 《阴山学刊》2005,18(2):53-56
"史德"论是传统史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史德"论是历代史家共同努力,不断完善,逐步形成的.在大力倡导治史,弘扬中华文明的今天,把章学诚"史德"论当作中华文明的成果之一进行分析总结,做出正确的评价,并继承发扬其主体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53.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高校德育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必须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推进德育创新,才能永葆高校德育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454.
道德情感的培养主要是通过道德教育来完成的。其主要途径一方面是要发掘个体自身道德情感的生长点 ,另一方面是要从道德个体与他人的关系中孕育这种情感 ,同时还要为其培养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455.
徐海祥 《学术交流》2005,3(3):27-31
毛泽东道德境界的每一个侧面,都深深地印刻着中国传统主流文化的痕迹。这使得毛泽东一生的思想和实践活动充满了自信与追求、富有了创造与奋斗。他的民本主义的价值立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注重实践理性的人生态度,是我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极可珍贵的一笔财富。  相似文献   
456.
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迅速地改变着人类的社会生活,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从此走向了文明。网络技术从性质上讲是中性的,它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经济、政治、文化、法律、伦理等诸多道德失范问题,衍生了如网络色情、金融诈骗、窃取机密、造谣中伤、制造社会混乱等网络异化现象。网络主体道德行为失范,生存空间的二元性是前提;不良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是基础;病态心理是动因;网络无法可依、主体教育脱节是外在条件。把握这些成因,对扭转网络主体道德行为失范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57.
孙毅 《学术交流》2003,(11):40-43
在市场经济带来的观念转型大背景下,我国物权立法中关于遗失物拾得的规定方式,存在着实现道德理想的愿望与世俗利益需求的价值冲突。从冲突走向交融是遗失物拾得立法过程的基本走向。必须导入现代民法理念,将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区别开,并进一步分析法律如何寻找道德与利益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458.
作为道德生活主体的个体,其所特有的一系列规定性即人性是道德主体进行道德选择所依据的内在准绳。人性是自然性与社会历史性的辩证统一。由于对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的误解,长期以来人们只重视人的社会性,忽视人的自然性,在此基础上建立的道德观是一味地强调利他,否定利己。我们应该从人性的角度出发,首先分析利己价值观存在的必然性,利己心是人求生存的一种本能需求,本身无所谓道德还是不道德,它正确与否的关键在于当个体利己时,如何处理“己”与“他”的关系。善的利己观有两个境界,一是具有广泛性的一般境界—利己不损他;二是具有先进性的较高境界—互利。  相似文献   
459.
刘志琴 《河北学刊》2007,27(5):166-169
当前大学生的犯罪状况与引起大学生犯罪的原因,与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法律意识、道德境界等因素有关,因此,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要注重大学生的精神健康,提升大学生心理、法律素质和道德境界,提高其道德"觉解"水平,培养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德行,由法律强制约束向道德自律约束发展。  相似文献   
46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新的执政理念和重大战略任务。和谐社会的构建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而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之一。必须加强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