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34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78篇
管理学   157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41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45篇
丛书文集   1025篇
理论方法论   387篇
综合类   5309篇
社会学   385篇
统计学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363篇
  2013年   323篇
  2012年   463篇
  2011年   537篇
  2010年   510篇
  2009年   563篇
  2008年   405篇
  2007年   476篇
  2006年   555篇
  2005年   481篇
  2004年   484篇
  2003年   488篇
  2002年   401篇
  2001年   317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当代资本主义危机的突出表现有科技危机、分配危机、生态危机、文化危机等多种,其理性根源主要是过于崇尚工具理性。这以客观事实证明了社会主义价值理性对于资本主义工具理性危机有着不可或缺的解毒作用,同时也证明了社会主义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合理性,怀疑甚至攻击社会主义前途的种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882.
多民族、多文化的马来西亚国家一贯重视学校的道德教育工作 ,把道德教育作为塑造国家统一意识的基本途径。 2 0世纪 70、80年代马来西亚学校道德教育课程的改革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也有其局限性 ,其实践为我国目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83.
在化学教学中强化德育功能要进一步提高对新形势下加强德育工作要求的认识 ,这也是学校教育教学规律的必然反映和化学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 ;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 ,不失时机实施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环保意识、科学素质等方面的教育 ;要讲究渗透性、启发性、针对性、实效性、实践性等实施德育的方法 ,优化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884.
结合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对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及二者的关系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85.
在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中,明智作为实践的理性不同于知识等理论理性,它指导伦理德性的形成,是理性在道德活动中实践的能力。同前辈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相比,亚里士多德的美德伦理思想不仅强调理性认知,而且强调了理性在道德实践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明智作为关键性的理智德性,充分体现了亚里士多德的这种既强调理性又注重实践的伦理思想的特质。  相似文献   
886.
学科德育具有内容的丰富性、方法和手段的隐蔽性、过程的协同性、效果的综合性、实施条件的稳定性等特点,是一种有效的德育模式.在学科德育的实施中,只要精心设计学科德育内容、深入挖掘学科德育中的积极因素、注重学科德育思想的升华、捕捉教育的有利时机,就可以实现学科德育的自然性、生动性和艺术性,增强学科德育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88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新课。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认识这门新课的特点,树立新的教学理念,采取适合学生接受特点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依事说理的方法,突出重点的方法,平等互动的方法,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都是很重要的。同时,新的教学任务也向任课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修养,加大科学研究的力度,紧密跟踪大学生的社会思潮,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888.
生态文明:技术与能源维度的初步解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生态文明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也是工业文明之后的人类文明形态,亦是对以往包括工业文明在内的诸文明形态的批判与扬弃。生态文明及其实践构序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包括其历史积淀的必然和生态时代的特征,特别是技术体系的保障和能源动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889.
规范性德治的整齐划一决定了其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诸多的理论和实践上的困难。德性的建立要以对道德绝对命令般的信仰和感情为前提,所以德治首先应该是道德信仰之治。现代道德价值的多元性决定了道德信仰之治不是整个社会道德信仰的一致性,而是个人道德生活的同质性,即道德价值信仰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890.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降,德性内涵就一直变动不居,传统理性、现代理性、后现代理性交互影响,彼此渗透,直接带来了德性内涵的多种指向与流变。德性内涵渗透到作家主体意识,与其生命体验、审美感悟交相影响、碰撞与呼应,使得20世纪中国文学呈现出多种样态,进而制约甚至决定着其发展流变的走向,表现在婚恋文学中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