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52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63篇
管理学   85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30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8篇
丛书文集   998篇
理论方法论   234篇
综合类   5162篇
社会学   149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335篇
  2013年   257篇
  2012年   392篇
  2011年   415篇
  2010年   341篇
  2009年   355篇
  2008年   441篇
  2007年   497篇
  2006年   550篇
  2005年   484篇
  2004年   481篇
  2003年   512篇
  2002年   432篇
  2001年   361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961.
构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道德基础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七大报告提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本文试图从道德哲学的角度切入,论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道德基础——人民群众正当合理的需要和利益。分别从最低要求、最高要求及贯通两者的操作程序三个方面展开论证。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代社会的特点,提出了建构此道德基础的三点思路。  相似文献   
962.
中国书院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朵奇葩。白鹿洞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中国的书院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教育制度在明清之际传入日本,尤其是《白鹿洞书院学规》对日本私学的发展影响深远。日本私塾咸宜园是江户时代最大的汉学塾,虽然它不具备书院祭祀、藏书等功能,但深受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影响。无论是中国的书院还是日本的私塾都实行开放政策,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注重知识教育和德育教育相结合,并且积极鼓励学生通过刻苦钻研学问来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963.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历经两千多年的社会、国家管理经验,已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管理系统,成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精神源泉。将儒家智慧中以人为本,以德治为基石,天人合一等思想精髓作现代诠释,可针对现代管理尤其是企业管理中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构建基于儒家思想视域的现代管理模式及其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964.
江苏省大学生“村官”差别化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差别化培养,是大学生村官战略多元价值取向的内在要求,是促进大学生村官多元成长、解决大学生村官出路问题的必然选择。差别化培养包括纵向上的分层培养、横向上的分类培养和时序上的分段培养。差别化培养是一个过程,建立大学生村官差别化的培养体系,需要贯穿选聘、培训、考核、成长等多个环节,需要在宏观管理层面,加强统筹规划,实行管理重心下移,建立有差别的弹性政策,营造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965.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特别是在世界经济复苏整体乏力的当下,欧美诸国和一些新兴经济体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滥用反倾销救济措施,致使诸多反倾销行为从本应是合乎理性的公正之举走向实质的不公平,导致反倾销的道德异化。因此,从伦理角度审视,对反倾销行为进行规则构建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本文认为,这种构建既不是空中楼阁,也不是无本之源,而是既具备一定的理论与思想基础,也具有切实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966.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般界说与精神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最一般的界说,包括两个层次和三个方面:即在最抽象的层面提出人在千百万年中形成了全面巨大的潜能;在这种潜能的基础上,人作为对象性存在物需要占有整个对象世界;此外,人作为社会存在物需要建立丰富的交往关系,参与各个领域,成为具有丰富社会关系和观念关系的个人。而所有这些都有待于文明,特别是精神文明的开发和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囿于物质生活领域,缺乏参与精神文化和艺术领域交往的积极性,未能发挥自己的全部“天赋”潜能,占有包括精神对象在内的整个对象世界。而要改变这一状况,只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籍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67.
浅论“恩来精神”与高校德育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德治国”,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所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我们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把道德建设作为一个基础性、根本性的重要工作来抓。“恩来精神”是高校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基本道德规范的一个较好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968.
贾彩彦 《兰州学刊》2011,(10):45-49
食品安全问题引发了人们各种各样的思考,有的认为是监管制度不健全,有的认为是道德的沦丧,也有的认为是农村的破败,文章对各种观点在中西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探究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根源。  相似文献   
969.
高校贫困大学生的人格培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通过分析高校贫困大学生的特点可以发现,经济贫困使得贫困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强、自我封闭孤僻、敢为性较低、社交能力差、焦虑情绪重、嫉妒心理强等非健全人格特征。这些人格特征严重影响了贫困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成才。要培养高校贫困大学生健全的人格,需要社会、高校、贫困学生三方面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70.
在外部条件基本成熟和国家鼓励性政策陆续颁布的前提下,我国越来越多的综合性院校参与了教师教育,为此项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并成为教师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但是,在一系列的实践过程中,很多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例如新设办学点准入资格的标准,传统高师院校转型带来的问题,办学模式的选择,教育类课程的不足,对于教师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学生心理因素对教育质量的影响等。本文分别就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