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0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48篇
管理学   80篇
民族学   55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5篇
丛书文集   785篇
理论方法论   226篇
综合类   3991篇
社会学   130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249篇
  2013年   191篇
  2012年   282篇
  2011年   315篇
  2010年   242篇
  2009年   268篇
  2008年   321篇
  2007年   391篇
  2006年   463篇
  2005年   408篇
  2004年   406篇
  2003年   430篇
  2002年   368篇
  2001年   309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双重信息不对称下销售渠道双目标混合激励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销售渠道在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扮演着重要的桥梁作用,销售人员的销售能力和销售努力等信息均为其私有而不为企业所共知时,企业如何甄别其真实能力信息并对其销售努力实施有效激励是个重要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给出了基于线性合约的双目标混合激励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得到并刻画了最优合约的3个特征.首先,为辨别高能力类型与普通能力类型这两种不...  相似文献   
982.
章学诚对袁枚的批评是清中叶重要的文学事件,其发生时间集中在乾隆六十年至嘉庆三年间。乾隆三十七年,章学诚随朱筠在安徽校文时,就对袁枚印象不佳。乾隆六十年以后,他在信札和《诗话》里对袁枚展开抨击,将其文学思想的弊端归咎于道德的沦丧。从嘉庆元年到二年,章学诚的批判视界转向袁枚的妇学观。嘉庆三年以后,他又因袁枚的《尺牍》与《诗话》中所记轶事,再次对袁枚文论及其伦理基础进行批判与清算。章学诚的袁枚批评涉及文学与伦理两个层面,且把文学问题推本溯源于伦理基础,这是理解清代学术与文学批评理论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983.
麽经以宗教典籍的形式凝固了诸多壮族古老的神话因子,其中存在大量的英雄特异诞生母题,形成了一系列感生神话。麽经感生神话中的感应物分别为风、虹、水等自然天象,本文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语境中分析这些自然天象的文化内涵,以揭示麽经感生神话产生的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984.
在以往对李清照的研究中,人们往往注重对其文品或者作品分析,回避其人品问题的探讨。本文试图以"文如其人"、"表现说"、文艺价值功用观和诗文评价标准等理论为研究方法,寻找李清照人品与文品的对应点和结合点,分析二者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85.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对于公众而言,政府组织行政效率低下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政府行为同样具有"经济人"特征,即政府组织及其官员出于"利己"本性,同样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尽管"人性"使然而难以改变,但是通过政府治理过程,并在公众监督下逐渐改进政府行为,提高其行政效率还是可能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治理工作一直在积极进行中,但至今成效不甚明显。有关历史研究说明:在我国,政治改革滞后成为单纯制度建设难以提升政府绩效的深层原因,因此政府治理工作仍任重道远;实现合意的政府治理之根本途径是建立相应的政治保障机制、法规约束机制和道德自律机制;就目前我国政府治理状况而言,当务之急是建立一支能够道德自律的官员队伍。  相似文献   
986.
生命教育:高校德育的缺失与补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意义虚无、生命困顿和践踏生命等现象,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比较突出和困惑的问题,高校德育对此显得无能为力,这与高校德育缺乏对生命教育的关注密切相关。生命教育不是独立于德育之外的教育形式,但是作为高校德育的价值取向、内容整合和方法论依据,融入到高校德育的实践,是对高校德育生命价值缺失的补救,也是提高高校德育人文关怀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987.
志愿精神作为人类精神发展进程的重要标志或特殊形式,被前提性地预设为是道德的。通常认为,志愿精神与道德一样,属于人类生命世界的一种高级精神存在,融合着德性、实践性、价值性的基本内容,又体现出德性、实践性、价值性的显著特征。但要真正挖掘志愿精神背后包孕的道德基因,又往往缺乏前提性基础。因此,笔者试图以道德与实践为明线,以生命实践的价值理念为副线,尝试着分析道德何以先在地作为志愿精神的前提与可能,并进一步探讨志愿精神的道德合法性的三大来源,初步判断得出合道德的合法性是可能的,人们应当在实现"道德的实践"上做出自身努力,特别是要为道德的合法性与实践有效性之间的矛盾的解决寻求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988.
从桃符演变为春联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这一过程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方方面面的内容。从桃符演变为春联,从神荼郁垒演变为其他武士形象的门神或门画,是桃图腾崇拜到英雄崇拜的发展,也是桃图腾崇拜和英雄崇拜的完美结合。桃符文化属于道家符箓文化,也反映着儒家的天人感应意识。桃符演变为春联的过程,是符箓文化由俗变雅的过程。春联对于原来实物表现的桃符来说,不仅是高雅的文学化,更是具有特殊美感的诗化。  相似文献   
989.
随着社会进步与全球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在悄然改变。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不断带来一些隐私侵权问题。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国外主要有行业自律和立法规制两大模式,我国对网络隐私权的研究还正处于起步阶段,社会中道德失范现象严重,对网络环境下各种隐私权侵权纠纷的解决往往得不到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和道德规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有序发展。我们应借鉴国外主要的网络隐私保护模式,依据网络侵权的主要情形及我国的现状,进一步完善网络隐私权的立法体系,并辅之以行业自律与道德规制,全面提高政府和公民的网络隐私保护意识,更好地保护公民的网络隐私权。  相似文献   
990.
德育过程的矛盾是德育实施过程中各要素的对立统一。从高等学校德育过程的几组矛盾关系入手,探寻德育主体、德育内容和方式、德育环境及德育媒介等因素对高等学校和谐德育过程的影响,继而从遵循德育过程规律,创新德育方式,强化德育实践,注重德育过程中的人文性和激励制度等方面提出缓解德育矛盾,构建高等学校和谐德育过程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