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6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68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45篇
人口学   25篇
丛书文集   236篇
理论方法论   100篇
综合类   1273篇
社会学   29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中国古典小说与中国史传之间有祭密联系的原因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新历史主义揭示的 历史的文学性从史学与文学的根本性质的接近方面更为深刻地揭示了二者的亲缘关系。但新历史主义 也有局限,它没有看到二者在共有的虚构性之外,还有审美性的差异,而这正是中国史传独具的特质,也 是中国古典小说与史传有紧密联系的根本性原因。受到中国史传审美性的影响,中国古典小说呈现出 独特的审美风貌。  相似文献   
92.
93.
十七年文学民间叙事的现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七年文学中的民间叙事具有现代化倾向,文学创作从故事到叙事表明,现代民间话语权利在生成;十七年文学的叙事主体主要是民间叙事;民间叙事的表现形态是革命传奇叙事和农村叙事.  相似文献   
94.
运用文本细读方法,探析贾平凹小说叙事的山地文化意象,认为商州山地文化元素和意象是贾平凹打造的文学商州世界的标签和文化地标.它们既是贾平凹整体意象叙述的组成,又形成其鲜明的叙事风格和文化内蕴.在贾平凹小说艺术架构中,这一叙事特点的价值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95.
《太阳照样升起》文学批评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明威的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是公认的经典作品。本文将就西方评论家从不同视角、不同文艺批评方法对该作品的阐释研究做认真细致的梳理和综述,认为多维度的研究方法对提高读者对该作品的理解是必要的也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6.
《诺斯托罗莫》历来被评论家认为是康拉德小说创作的巅峰之作,寄寓着丰富的道德内涵。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从康拉德的道德观入手,回到小说创作的历史语境,结合小说的叙事艺术,挖掘小说主人公诺斯特罗莫和高尔德在物质利益的引诱下不断堕落的伦理学意义,揭示人类道德堕落的严重后果,表现出康拉德深切的道德关怀。  相似文献   
97.
中国志怪类小说脱胎于古代神话,到了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才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小说类型。与此同时,于汉末传入中国的佛教也逐渐摆脱了道教的附庸地位,开始正式在中国社会宣传自己的宗教思想。而佛教观念中最基本的因果观,随着佛教的传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在小说中,即是志怪小说中出现了大量宣扬因果报应的故事。佛教因果观不仅为六朝以后的志怪小说提供了新的素材,而且其思想还深入到了小说的叙事逻辑结构之中。  相似文献   
98.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风格独特的女作家,翠姨是她最后一部作品<小城三月>中的主人公.萧红采用平视叙述视角,使人体会到翠姨之死,一方面是呼兰小城那愚昧、保守的社会环境造成的;另一方面翠姨自身软弱的性格和对男权至上传统道德观念习俗的认同深深毒害了她的思想,这也是她悲剧归宿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99.
广告文案的叙事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告传播同文学、新闻等学科领域一样都存在“叙事”问题 ,广告文案中主要有第一人称视角、第二人称视角和第三人称视角等类型。第一人称视角叙述广告内容真实感强 ,对消费者具有强大的驱动力和感染力。第三人称视角不受视域限制能为消费者提供丰富的广告信息。因此 ,情感诉求广告适合选择第一人称视角 ,理性诉求广告可考虑第三人称视角。  相似文献   
100.
张立群  王瑾 《南都学坛》2005,25(5):54-59
20世纪90年代女性“个人化写作”是中国当代小说中较为独特的文本之一,按照叙事学的理论,其主要表征是使用后现代的叙事策略与方法。然而,由于这种后现代手法是通过借鉴与模仿而完成的,因此,其实质应当是一种文本上的“类后现代”叙事,这种“类后现代”叙事具有反权威、拆解二元对立模式的倾向,采取“躯体描写”和“姐妹情谊”的文本策略来展示其叙事观念。在艺术上表现为对元小说的应用、破碎结构的采用和对独特语言的使用。虽然20世纪90年代女性“个人写作”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中国女性写作在文本叙述上的变革,但也存有自身的精神困境并因此走向了尽头。对此种现象我们应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