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8篇
  免费   198篇
  国内免费   85篇
管理学   42篇
民族学   50篇
人口学   27篇
丛书文集   342篇
理论方法论   306篇
综合类   2066篇
社会学   414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230篇
  2012年   236篇
  2011年   260篇
  2010年   188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212篇
  2007年   187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211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被遮蔽的"文革"叙事--从《玫瑰门》评论小史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玫瑰门>是铁凝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部以"文革"为背景的重要作品,但从<玫瑰门>的评论小史可以看到,80年代后半期以来,评论界对"文革"主题的忽略与遮蔽是普遍的.其中对抽象人性的偏爱,导致评论界对铁凝等一些小说家揭开"文革"政治对人性阴暗面的催生和放大,与人性固有之丑陋的合谋真相这一努力,大多视而不见.这一情形与80年代中期开始形成的当代文学观密不可分,也与"瞻前"而非"顾后"的社会文化心理有着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以来以马原和余华为代表的先锋叙事大大推进了中国小说叙事的现代化进程.但是这种"推进"实际上具有的仅仅是"移植"的价值,真正的中国小说的叙事革命并未到来,因为这种"革命"的本质乃是创新.而由于中国现今特殊的国情,这种创新已经无法从西方现代小说的移植中培养,所以,"中国本土化叙事革命"也就成了我们热切的前景期待.  相似文献   
13.
巴金自称是受外国文学影响最多的作家之一,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他的创作在无形中的影响恐怕连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在巴金的小说尤其是在长篇小说《家.春.秋》创作中就处处可见"尚三"传统的影响,形成了几种独特的创作现象:三事话语,三复情节,三变情节,三极建构,三而后成,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相互渗透融合,是巴金能够成为文学大师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从生态美学的角度对蒙古族作家满都麦的作品作全新解读,而解读本身即是生态美学意义上的人格重建过程,同时也是价值体系和道德体系重建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意味着人类文化的转型,具有全人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项狄传》中有一个关于意义的哲学主题。斯特恩认为 ,语言和理性不能表达意义 ,只有构成感性内容的东西 ,如情感、想象 ,动作等 ,才是意义的源泉。  相似文献   
16.
在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下,不少中国现代作家在小说创作中受到《圣经》文本的濡染,构成了小说创作的罪孽与忏悔、堕落与拯救、受难与皈依等叙事模式。他们在创作中,努力摆脱中国古典小说的伦理教诲传统模式,注重人的外部世界的观照与英雄叙事的传统模式;将对人的处境与出路的思考置予重要的位置,注重于人的内在心灵的袒露与展示、平民百姓人生的关注与描写,使中国现代小说的叙事向现代化迈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7.
甘肃诗人高凯的乡土诗在中国西部当代诗歌中是独特的,他构筑的乡土世界已逐渐引起评论家的关注并赢得较高的评价。他的乡土诗主要有这样三部分组成:一,风俗画的展现;二,乡情、乡愁的吟唱;三,家园意识的追寻。高凯的乡土世界是厚重的、完整的。诗歌具有哲学和人类学的思想高度。  相似文献   
18.
《名利场》作为英国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萨克雷的成名作 ,一直以来为世人所关注。本文从现代叙述学的角度 ,从“关于叙述者” ,“关于叙述者与读者” ,“关于叙述者的议论”三方面分析了作者于《名利场》中所运用的叙述策略  相似文献   
19.
Notwithstanding the rise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other tendencieswithin social work scholarship are also discernible. One ofthese is the study of the everyday, routine accomplishment ofpractice, drawing on microsociological methods and techniques.In this article, I apply techniques drawn from narrative anddiscourse analysis to the study of reflective practice accounts,which hold an important place in social work education. In particular,it is relevant to examine the form that reflective accountstake and the rhetorical and narrative devices deployed withinthem to accomplish a competent professional identity. My argumentis not that such accounts of practice are untruthful, ratherI propose that we would do well to move beyond taking texts(and talk) for granted and treating language as merely the mediumfor expressing inner thoughts and feelings. Social work shouldtake seriously the need to explore its modes of representationand to cultivate a more self-conscious approach to the way professionaland client identities are produced in practice.  相似文献   
20.
论沈约的山水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约是齐梁之际的著名诗人。他的山水诗集中创作于东阳外任期间。其山水诗作景物描写细致生动,而诗中的情与景却呈现为不相交融的割裂状态,并带有较多的述行意味。沈约山水诗的这种特征与当时的文学风气虽然相左,却与前代的谢灵运有类似之处。而导致这种相左与相似的主要原因便在于个人的遭遇与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