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3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52篇
管理学   4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35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638篇
理论方法论   126篇
综合类   2940篇
社会学   26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251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253篇
  2007年   285篇
  2006年   315篇
  2005年   329篇
  2004年   322篇
  2003年   323篇
  2002年   259篇
  2001年   172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931.
新时期下,加强大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和针对性,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保障.为此,文章根据指导性与目标性、科学性与全面性、教育性与激励性、简洁性与实效性的构建原则,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30个三级指标的大学生合作精神评价体系.从测评组织机构、测评程序、测评时间、测评结果处理与学生管理等方面对大学生合作精神评价体系的测评办法进行说明,并从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管理、评价结果、评价功能、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完善等方面对大学生合作精神评价体系的使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32.
清代闺秀的诗论,是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的一个盲点。而女性诗论和论女性诗,是清代文学批评富有特色的新内容。此期女性在明清思潮的影响下,采用重释儒家文化的策略,突破女子无才便是德观念的束缚,确证闺秀诗歌的合法性,张扬女子创作的积极意义。而我们也应看到,清代女性诗论的一个独特现象,是依然羁縻于四德之下,以德正才,敛才以合德;论诗高标合乎风人之旨、温柔敦厚等原则,尊奉儒家诗教,体现出比男性论者更为严格的道德自律性。尽管一些女性论者参与了清代主流诗学关于性灵和学问等核心问题的讨论,但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对脂粉气的有意规避,体现出在主流诗学中,女性的身份特征是遭否定的,女性论者的意识中也存在自我身份否定的现象。在晚近时期,这一现象出现转机。  相似文献   
933.
本文对大学精神的定义和内涵作了分析,从教育的角度进一步研究了大学精神,并阐述了大学精神在大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34.
近年来开展的各类经典诵读活动,证明了中华经典的诵读,对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内在修养 的提高、人格、行为的培养、知识结构的完善,具有积极意义。在城市推行本土经典诵读是中华经典诵读的必然要求,本土经典 诗文诵读在培养市民热爱家乡、热爱城市、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成就个人精神成长的同时,能实现城市形象的极大提升,并将 最终实现城市文化精神的构建。  相似文献   
935.
明末清初的天然函星禅师为我们留下了大型的组诗 梅花诗,这些梅花诗是严格按照格律来写的,他给我们 留下了非常宝贵的艺术资源,同时也给我们带来精神方面的慰藉。它的空灵蕴藉,它的充满哲理,它所象征的那种孤傲,都是 我们宝贵的精神食粮。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梅花诗来窥探天然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936.
教育对伦理精神的培育既涉及教育本质、功能、作用的基本理论,也关系到教育发展的基本走向和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一是教育在原初意义上培育伦理精神二是教育在人性基础上培育伦理精神三是教育在家庭伦理基础上培育社会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937.
近年来,在全社会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已经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共识。随着社会各界对此问题的关注和各类实践活动的开展,一大批具有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精神的中国工匠涌现了出来。然而培育新时期工匠精神的瓶颈也日益显现,问题主要存在于三方面:第一,人们对"工匠"与"工匠精神"的认识尚存在偏差;第二,工业化分工过细,导致人的片面发展;第三,理念教育的缺失。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四条培育当代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一是做好宣传工作,营造社会氛围;二是加强工匠精神的文化内涵建设;三是重新认识新时代工匠群体;四是完善职业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938.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与大学生党性教育两者的终极价值都是为党培养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合格接班人,此外,强理论性、实践性也是两者的共同点。一直以来,加强高校大学生党性教育始终是党培养学生党员干部修养的优良传统,因此,学界在如何提高大学生党性教育实效性、开拓党性教育渠道、创新党性教育方式方法等领域进行了广泛的探索,也积累了有益的经验。文章以思政课的思想政治教育优势为切入点,探讨党性教育与思政课两者之间可能发生的链接。经研究认为,党性教育可以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全过程,而思政课亦可以借助党性教育契机,挖掘并发挥优秀学生的先进模范作用玩转课堂,从而构建一个有助于发挥两者政治与教育优势的互动网络。  相似文献   
939.
科学与人文的综合是人类文化特别是中国文化的基本逻辑和结构。从马克思、恩格斯到毛泽东、邓小平.再到江泽民,都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科学精神无疑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科学,是对人类人文精神的不断继承和发展。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命名,规定“以人为本为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高度自觉,是二者的完美结合,实现了逻辑和结构的完善。  相似文献   
940.
本文探讨民族精神在当代大学生中的培育现状,并从教育意识、教育环境、教育等方面寻求培育缺失的原因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