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43篇
  免费   403篇
  国内免费   128篇
管理学   421篇
民族学   602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67篇
丛书文集   1105篇
理论方法论   381篇
综合类   6607篇
社会学   1030篇
统计学   59篇
  2025年   3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186篇
  2019年   200篇
  2018年   195篇
  2017年   161篇
  2016年   208篇
  2015年   232篇
  2014年   530篇
  2013年   582篇
  2012年   602篇
  2011年   679篇
  2010年   569篇
  2009年   529篇
  2008年   515篇
  2007年   707篇
  2006年   761篇
  2005年   681篇
  2004年   591篇
  2003年   575篇
  2002年   421篇
  2001年   352篇
  2000年   214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青海民族文化的"和谐"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思想是青海民族文化的共同特征.我们应该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吸取其积极成分,并与先进文化相融合,形成合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文化、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2.
民族融合具体体现在联姻、民族战争、灾祸三方面,这些在《诗经》都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3.
中共在建党后的一个时期,强调以自治自决和联邦制解决国内的民族问题。进入抗战时期,中共主张国内各民族团结抗日,积极进行了关于建立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探索,但在国家结构形式问题上并未放弃联邦制的构想。这主要体现在中共"七大"和政协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联邦制的明确主张。内蒙古自治政府的建政理念显然也受到了该理论框架的影响。在确定新中国建国方案的过程中,基于长期的多种构想及其实践,做出了慎重的选择,决定采用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并最终放弃了联邦制的主张。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民族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面临着相当严重的问题,《著作权法》、《文物保护法》、《商标法》、《专利法》等法律对民族传统知识的保护都不充分,存在诸多困难与不足。为此,我国应根据民族传统知识的特征,制定和完善保护民族传统知识的国内法和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在保护目的、权利主体和客体、内容、期限、侵权行为及其责任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进而有力地保护与促进民族传统知识的正常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关于民族乡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少数民族杂散居地区包括少数民族杂居地区和少数民族散居地区。民族乡是根据宪法和其他法律规定在少数民族杂居地区建立的乡一级基层行政区域。无论是从民族乡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过程以及所依据的理论看,还是从几十年来民族乡的实践看,民族乡都与一般乡有很大的区别,体现出自治的性质。属民族区域自治性质的乡级基层政权,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补充。为此,本文建议在宪法和其他法律中明确规定民族乡的这一性质和地位,以利于做好民族乡的工作,保障杂居地区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  相似文献   
6.
论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科技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要文章立足于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演变的实际,分析了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科技创新现状,探讨了民族地区走科技创新的新路子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干部的理论和政策的基本观点包括努力造就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是做好民族工作和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培养选择少数民族干部是一件关系全局、具有战略意义的事;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状况是衡量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标志;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既要有计划地扩大数量,更要提高素质、改善结构;要注意培养少数民族中高级干部和各种科技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8.
论中华民族的多元民族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文化观是人们对一个民族包括自身民族与他民族文化的观念、态度和价值取向。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观产生于多元的文化起源,形成于多民族长期的接触与交往。它既有多元的特征,也有一体的特征。在历史上,这种文化态度对中国各民族团结、国家和平统一以及社会发展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世界格局与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当今社会,多元民族文化观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论述工业革命和知识革命过程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现代民族素质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0.
文章旨从政治学的角度来探讨民族区域自治的一体性、权力分配性、参与性、合理性,以期求证民族区域自治对自治地区各民族的有效整合.文章最后认为:多民族国家的建构非常复杂,它既需要极具渗透力的制度保证,又需各民族对政治权力的共同参与、分配,借以扩大合法性基础及其持续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