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54篇
  免费   731篇
  国内免费   229篇
管理学   40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012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72篇
丛书文集   2328篇
理论方法论   801篇
综合类   13589篇
社会学   1019篇
统计学   87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151篇
  2021年   210篇
  2020年   247篇
  2019年   232篇
  2018年   261篇
  2017年   266篇
  2016年   332篇
  2015年   435篇
  2014年   1112篇
  2013年   1120篇
  2012年   1266篇
  2011年   1470篇
  2010年   1146篇
  2009年   1130篇
  2008年   1154篇
  2007年   1448篇
  2006年   1361篇
  2005年   1325篇
  2004年   1225篇
  2003年   1106篇
  2002年   873篇
  2001年   727篇
  2000年   380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陈云贤 《城市观察》2009,3(3):116-121
本文对佛山市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概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和相关对策。文章认为,发展文化产业必须依托自身优势,整合内外资源,坚持保护开发,加快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的步伐,才能促进文化产业快速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2.
柯可 《城市观察》2009,3(3):148-154
中华国学是民族智慧结晶,是文化创意火种,重视它才能认识并开发广州龙文化、羊文化、节庆文化的底蕴,以龙舟竞渡精神,将南海神庙、黄埔古港、南沙天后宫串联成线,利用广东文化强省的政策优势、传媒优势、智力优势、制造业、文化产业优势、商都消费优势等,建好广州棋都以及国际会展集团、名城旅游集团、海上丝绸之路、越秀中华文化城、南粤演艺大观园、羊城国艺创意园等,以中华国学创意促进广州文化产业大繁荣。  相似文献   
993.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除军事经济之外让别人主动接近的吸引力,城市公共艺术也是一种与大众有亲缘关系的艺术形态。某种程度上说,城市公共艺术是文化软实力在艺术领域的一种显象。广州城市公共艺术在器物层、行为层、制度层诠释了文化软实力的静态和动态的维度。  相似文献   
994.
本文基于人力资源管理价值链的视角,分析了政府和企业在农民工这一特殊人力资源类型的价值创造、价值评价和价值分配的三个环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用工荒"现象的产生。政府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在价值评创造环节中,缺乏对低端劳动力群体的规划、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对农民工技能培训经费的投入不足;在价值评价环节,缺乏对技能人才的评价机制;在价值分配环节,对农民工利益保障的立法不完善且执法不严。企业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在价值创造环节,只重使用,不重培养;在价值评价环节,缺乏多种评价手段;在价值分配环节,企业发放给农民工的薪酬福利低,针对以上问题,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95.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文化自觉缺失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而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文化自觉问题已经成为关乎中国未来文化安全、关乎中国人才成长、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和谐发展的重大问题。当前大学生文化自觉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影响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因素很多,既有外源性的客观因素,也有内源性的主观因素。客观分析当前大学生文化自觉缺失现状及其主、客观影响因素,是深入研究大学生文化自觉培养问题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996.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客观准确地评价人力资源管理效能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应用层面均有重要的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其相对成熟的公众网络平台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有效途径。文章以平衡计分卡(BSC)理论为基础,立足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利用相对成熟的公众网络平台,通过文献研究、网络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式,探索建立一套较为系统、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效能评价指标体系,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能评价更具操作性和实践性,同时推动有关公众网络工具在企业人力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7.
理解祥林嫂意义时,现代性价值立场的确立使得封建意识形态作为具有标出意味的整体被区隔出来.这种视域将祥林嫂身处其中的三重文化空间理解为封建意识形态与现代性的二元对立,并导致祥林嫂与"我"之间对称性的叙事一直未被言及.事实上,祥林嫂意义的复杂结构正表现为发生于山里文化空间与鲁镇文化空间之间的悲剧命运,由来自外面即第三重文化空间的"我"所讲述.从这个文本现场出发,我们或许能获得祥林嫂出走的现代性启示,还原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内在意义.  相似文献   
99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国家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美英韩文化强国建设就呈现了各自特色。如果说超级大国之美国的文化强国建设归结起来可称为“市场主导模式”,那么老牌帝国之英国的文化强国建设归结起来或是“社会参与模式”,新兴强国之韩国的文化强国建设归结起来可谓“政府引导模式”。中国可镜鉴其有益之处,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999.
This paper draws on Bourdieusian concepts to examine the social mechanisms driving service ‘choices’ for marginalised young substance users. In doing so, it problematises the individualised understandings of ‘choice-making’ common in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The paper uses interview data collected from 26 young substance users to describe the resources they bring to their service encounters, the capitals that they acquire through these interactions, and the ways in which these are mobilised within the fields in which they operate. The analysis finds that services acted as capital-building settings – participants acquired material resourc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skill-building, and they built relationships that contributed to a positive sense of identity and belonging. But the exchange potentials attached to these capitals were restricted by the logics of service fields that cast them as deficit and limited their opportunities to build productive forms of social capital. By revealing the social mechanisms behind service ‘choices’, the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 most effective services are those that maximise the opportunities for their young clients to build ‘weak ties’, such as with a diverse range of adults who themselves possess resources, and those that acknowledge the identities that young people already possess as rational and self-managing.  相似文献   
1000.
Though there is evidence linking the history of colonialism and oppression of Indigenous people to the high rates of rape and child sexual abuse experienced by this population today, it is less understood how colonial processes, past and present, condition the decision to disclose or report victimization. Drawing on a survivorship storytelling study of rural Alaska Native survivors of child sexual abuse, this paper underscores the importance of centering colonialism in understanding the culture of silence surrounding sexual victimization among Indigenous people. Results show that reasons for non-disclosure are quite embedded within larger social, historical and political themes of colonialism, oppression, and marginalization. Implications for policy and praxes are discussed, as well as a broader mandate of social change to remove barriers to disclos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