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53篇
  免费   213篇
  国内免费   69篇
管理学   54篇
民族学   579篇
人口学   44篇
丛书文集   858篇
理论方法论   252篇
综合类   5025篇
社会学   198篇
统计学   2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332篇
  2013年   296篇
  2012年   402篇
  2011年   522篇
  2010年   433篇
  2009年   436篇
  2008年   558篇
  2007年   675篇
  2006年   666篇
  2005年   530篇
  2004年   411篇
  2003年   375篇
  2002年   295篇
  2001年   227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随着《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发布和医学创新型人才建设目标的提出,高等医学教育必须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人才。参照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对医学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讨论构建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这一重要问题,为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2.
早年毛泽东国民性改造视野中的国民性及相关概念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是指拥有一国国籍、一定数量的个人财产和个人意志自由的生命个体。国民性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隐藏在民族的道德价值观念、民族心理和行为方式之表象背后,对整个民族价值观念的确立、民族心理的形成和民族普遍行为方式的选择起支配甚至决定作用的相对稳定的隐性文化场。国民素质是指由该民族具有的特质所规定的活动能力及其状态。国民性改造是由国民性批判、理想国民目标模式的设计以及国民的国民性改造途径三大部分所组成。  相似文献   
23.
西方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从公元前6世纪末5世纪初的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到近代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众多的西方哲学流派及思想家从不同角度对和谐思想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阐释。西方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思想借鉴。  相似文献   
24.
文章从公共管理的视角,以善治理论为依据,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治理的发展演变进行总结,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阐述了善治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和意义,并就我国如何推进善治,实现社会和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5.
和合学是当代的中国哲学,它的产生是作者多年体悟的结果,也是作者在全球化的语境下,面对人类共同的五大危机以及中国哲学所面临的挑战做出的回应,和合学的创造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转生。  相似文献   
26.
被誉为华夏朝鲜族第一村的沈阳市东陵区满融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务实有效;突出朝鲜族文化特色,建立新农村建设开放性的思维;突出区域经济特色,激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活力;坚持农村生态环境的科学发展,高标准规划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同时,新农村建设面临社会保障问题突出,经济发展快速,但产业结构不合理,生态、生活和生产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等问题。因此,提出多种政策齐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采取优惠的税收政策,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发扬民族文化特色,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创造生产生活新环境等对策。  相似文献   
27.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选择。民族社会结构的存在和发展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可实现的行动空间及空间生产基础,运用空间生产理论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空间生产与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即各民族交往的物质空间生产是基于共同利益与互惠发展的经济交往、各民族交流的符号空间生产是注重共有价值和情感寄托的文化交流、各民族交融的精神空间生产是强调生活互嵌和共生体验的精神交融。基于此,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路径应是推动民族地区经济交往,构建以平衡互惠为原则的多民族经济圈;促进民族乡土文化交流,发展以情感共鸣为重心的乡村文化中心;深化各族群众生活交融,规划以结构互嵌为内核的社区公共空间。通过上述路径,达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28.
中国古代叙事文学乃至史书、野史笔记 ,透露了中国古人把异国人看作鬼兽的传统认知模式 ,对于海外他族人们“非人类性”———“兽性”的着意强调。中国古代关于海外世界的叙事描述 ,小说、正史、野闻之间互动互渗 ,迎合“华夏中心主义”的优越感 ,强化了华夏民族自我封闭的文化模式 ,一定程度上延展、催化了明清小说叙事中的神秘崇拜  相似文献   
29.
近百年来的中国法治之路并没有从实践上说明,中国是否确实应当实行法治.在各种反思中人们一般将目光锁定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保守性上,却鲜有人明了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之精义,由此在民族救亡中的彷徨与羁绊、旧学与新知、革命与改良、制度与学术等交互在一起,构成复杂的难题.但是,西学之法律技能以及其所属的知性文明与以中国为代表的心性文明所攀升的哲学观念,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百年危机的根源.  相似文献   
30.
民族地区城市化建设中民族文化的弘扬与重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文化是营造民族地区城市的品牌和特色,是塑造良好城市形象的重要依据,是推动民族地区城市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民族地区要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城市文化建设,重视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弘扬与重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