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1篇
  免费   220篇
  国内免费   63篇
管理学   50篇
民族学   559篇
人口学   36篇
丛书文集   672篇
理论方法论   206篇
综合类   3791篇
社会学   206篇
统计学   2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289篇
  2013年   265篇
  2012年   313篇
  2011年   407篇
  2010年   314篇
  2009年   290篇
  2008年   294篇
  2007年   412篇
  2006年   460篇
  2005年   450篇
  2004年   372篇
  2003年   354篇
  2002年   266篇
  2001年   204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ABSTRACT

Sofiia Andrukhovych’s 2014 novel Felix Austria (Feliks Avstriia) became Ukraine’s most critically acclaimed and commercially successful work of literature published in the immediate aftermath of the Euromaidan revolution of 2013–14. It combined an ambitious historical reconstruction of daily life in the year 1900 in a mid-size city in the Habsburg-ruled part of Ukraine and an engaging plot skilfully employing multiple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the Gothic tradition, especially in its latter-day and postmodernist reinterpretations. The novel’s success is especially telling in the context of the rising interest in the Gothic in Ukrainian culture. Told by an unreliable narrator, the novel prompts readers to interrogate their assumptions. In the context of Ukraine, it is particularly subversive in its engagement with the nostalgic myth of the Habsburg Empire as a multi-ethnic utopia of tolerance, and by implication it challenges all imperial myths. The novel’s emphasis on the quest for (self-)discovery strongly resonated with readers in the context of a socio-political crisis, which highlighted the relevance of the distinct postcolonial overtones in its message.  相似文献   
82.
结合我国实际,从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科学理念、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体医融合、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互联网+”运用等措施,实现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保障政府工作落地生根,促进全民健康。  相似文献   
83.
随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关于国家安全的研究不断丰富和扩大。文化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又是文化安全的根本要求,高校学生的思维易受外界影响,需要重点教育引导。高校国防教育活动作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主要形式,对于加强国家文化安全有着重要作用。为了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为国家发展做好文化安全保障,高校国防教育应该从国家安全的高度指导教学,改革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相似文献   
84.
民族文化对民族的延续和国家的存亡,无论在任何时候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培育民族优秀精神品格方面也起着其他方式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在高校,大学生社团作为文化传播的主体,具备弘扬民族文化不可估量的优势。充分发挥学校领导的作用、建立健全民族文化类社团的良性机制、发挥社团成员聪明才智、激发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注重打造精品民族文化类社团,致力于弘扬民族文化途径的探索,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民族文化活动,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5.
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国家形象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日益凸现.而学术界有关国家形象的研究也逐渐升温,其中有不少学者对国家形象的内涵、构成、特性、地位和构建等诸多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讨,观点纷纭,研究成果颇丰.  相似文献   
86.
苏格兰自1707年并入英联合王国后,要求独立的呼声始终未断,2007年苏格兰民族党成为执政党后,独立呼声愈演愈烈。"苏格兰的未来将由苏格兰人民来决定",2014年9月18日苏格兰进行独立公投。从历史沿革、政治权势博弈两个方面入手可把握苏格兰独立问题的整体脉络。将英国政治制度中的务实传统与当前多重利益因素综合考虑,可诠释苏格兰独立问题的产生原因、英国政府同意公投的实用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87.
伴随着阶级和国家的产生,关于意识形态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意识形态之争的表象是话语权、信奉者和影响力、感召力的争夺;意识形态之争的根基源于意识形态的科学性、传播方式和经济基础;意识形态之争的实质归于阶级和国家利益的维护。当前,认清意识形态争论的表象、阐明意识形态争论的根基、揭示意识形态争论的本质对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8.
堪称当代日本中国学代表的村田雄二郎出版了大量涉华著述,从社会学、政治学等角度对鸦片战争至清末的清廷国家观的变迁做了阐释,由"天朝定制"、"家国同构"、"地方自治与中央集权"等论点构成了其理论架构,与我国史学界的相关研究相比,角度新颖,确有可借鉴之处。另一方面,日本学者的立场也不乏偏颇之处,作者在对其批驳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89.
“第三极文化”视野下的中国电影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三极文化理论对中国电影美学建设具有启示意义,在第三极理论的视野下,对中国电影的美学渊源、美学精神、美学内涵进行重新观照,有助于解释或解答许多困惑性的问题,尤其对中国电影的民族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90.
孙犁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的民族化特色。他的作品呈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心理、民族精神和民族生活,对中国文学的优秀民族形式加以借鉴、吸收和创新。另外,孙犁创作的民族化特色还表现在他对“五四”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