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66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120篇
管理学   187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14篇
人口学   63篇
丛书文集   1123篇
理论方法论   328篇
综合类   6181篇
社会学   478篇
统计学   4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82篇
  2014年   369篇
  2013年   407篇
  2012年   481篇
  2011年   589篇
  2010年   529篇
  2009年   479篇
  2008年   538篇
  2007年   650篇
  2006年   750篇
  2005年   584篇
  2004年   551篇
  2003年   516篇
  2002年   435篇
  2001年   364篇
  2000年   202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人的行为既是个人心理状态的反映,又是一定社会环境下人的认识发展的结果。莎士比亚晚期传奇剧《暴风雨》借助具体的“人”———普洛斯帕罗施展魔法掀起暴风雨进行复仇的行为表现,探讨了“人”的行为表现与心理需求和认知发展之间彼此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表现受人的心理需求和认识发展状况制约,人的行动促进人的认知发展,人的认知随着行为和心理需要的变化呈阶段性、螺旋式上升发展。  相似文献   
182.
艺术院系的师生关系与其他院系存在诸多差异,他们之间的互动体现为更多的同质性特点。因此,从同质性互动的视角去理解高校艺术院系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不仅有利于准确把握互动主体的差异性特点和主体行动的源动力,而且有利于改善影响他们和谐交往的环境,为艺术院系师生和谐关系的构建提供借鉴和参考。当前高等教育内外环境中存在一些影响师生和谐关系的因素,需要从政策、教育方式和教育主体上进行系统的改革才能有效疏解矛盾,提升互动的有效性,营造艺术院系健康、稳定的关系氛围。  相似文献   
18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这不仅指出了社区医院在我国医疗改革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也特别强调了社区医院医生与社区居民之间构建契约服务关系关乎到社区医生与居民和谐关系的建立,关系到我国医疗改革的成败,关系到人民的健康福祉。这要求强化政府引导与监管,提升医生的职业技能与道德水准,提高社区居民的维权意识,构建社区医生与居民的契约服务关系新模式,确保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84.
当代的生态危机在西方伦理学界引发了非人类中心主义对人类中心主义生态观的挑战。争论双方围绕道德主体的范围和自然的道德地位展开了激烈争辩。人类中心主义墨守传统伦理观念,认为道德主体只局限于人。非人类中心主义认为道德主体还应当包括自然,它试图通过强调种际平等,把道德关怀范围扩大至非人类存在物,以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危机。通过分析、比较生态伦理学各派的主张,可以对人与自然关系有清醒认识:首先,人类要尊重非人类生命的权利;其次,应恰当处理生态系统中整体与个体的关系;最后,人类还必须对自身的认识偏见时刻保持警醒。  相似文献   
185.
刘文英先生是国内最早研究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学者之一。他认为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精华主要蕴涵在"参赞化育"这一命题中,并集中进行了两点阐释,其一是人类参赞化育的前提以及人类何以能够参赞化育,其二是人类以何种方式参赞化育。刘文英先生将儒家生态伦理思想概括为"泛仁论的生态伦理",认为儒家主张人类以道德自觉的方式来参赞天地自然万物的化育,在人与自然界之间建立一种具有道德情感的和谐关系,并由此承担起参赞自然万物的生长发育的责任和义务。虽然刘文英先生不同意将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归结为人类中心论,但在笔者看来,人类中心论也可以有不同的类型和内涵,其所导致的结果是完全相反的,西方传统的人类中心论是以人类的利益为中心,只能导致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和主宰,而儒家式的人类中心论,则是以人类的道义为中心,其结果是人类对自然万物承担起责任义务和付出道德关怀。刘文英先生所概括的"泛仁论的生态伦理"思想,事实上就是另一种类型的人类中心论,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道义型"的人类中心论。  相似文献   
186.
患者自主概念源于生命伦理学的自主原则,它在概念上强调对医患关系的依附和医生对患者自主权利的尊重。传统儒家的仁学在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同时,没有否定个人的自主,通过对“人”的肯定和对人的“情感自由”的认可来体现自主的力量。传统中国医患关系中,要求医生尊重生命、尊重患者,治病时要了解患者的心理和情感等,表明了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容纳患者自主。  相似文献   
187.
芬兰作为北欧四国之一,拥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自古以来,芬兰就与俄罗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自从独立以来特别是二战时期和二战后,芬兰的命运却不同于大多数波罗的海国家,是仅有的三个卷入了战争但没有被外国强权占领的国家之一。弱小的芬兰是如何造就奇迹的呢?二战后,芬兰通过分析两次战争的经验和教训,开创了一条独特的中立之路,不仅保持了民族独立还取得了经济的巨大发展,与北欧各国和西欧也开展了合作。芬兰向世人展现了积极的形象和高超的外交艺术,而“芬兰化”则成为那段历史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188.
民事主体是人的私法地位展现与私法制度运行之基础。在历史维度中展开的民事主体价值分析不仅揭示出民事主体具有特定的价值内涵,而且经历了从蒙昧到彰显的动态发展与理论廓清,并在制度维度与现实维度中获得细化与更新。由此引发的对私法制度人性基础之反思:一方面要求坚守民事主体的价值诉求,另一方面要求客观面对自由与平等之间的张力,并借助于私法原则与规则的调试与协调来获得消解。当然,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之张力不仅是困扰中外法学家的千年难题,也是中国民事主体当代建构研究中难逃之梦魇。  相似文献   
189.
契丹的兴起与突厥的关系较为密切,突厥强大并称霸东亚时,契丹族则依附之.中原王朝强大而突厥衰落之时,契丹族就叛离突厥依附于中原王朝.契丹对突厥时而依附时而叛离,这种关系对于契丹的发展既有利也有弊,虽然契丹依附于突厥被迫接受其统治,但在客观上增强了契丹民族凝聚力,同时契丹主动与中原王朝接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190.
唯物史观视野下的生态城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放在了显要位置,它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依托的。人是自然的产物,自然是人的无机身体,只有尊重自然规律进行人化自然的合理改造才能够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权利。从唯物史观的视野对生态城市建设问题提出理论设想,分析现代城市发展问题,并结合中国传统的“天时”“地利”和“人和”的思想,提出“三个统一”的生态城市建设构想,即城市建设与自然系统相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与人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