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44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81篇
管理学   12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1篇
人口学   25篇
丛书文集   962篇
理论方法论   285篇
综合类   4990篇
社会学   220篇
统计学   26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82篇
  2014年   366篇
  2013年   401篇
  2012年   392篇
  2011年   466篇
  2010年   432篇
  2009年   402篇
  2008年   420篇
  2007年   500篇
  2006年   543篇
  2005年   467篇
  2004年   427篇
  2003年   402篇
  2002年   338篇
  2001年   283篇
  2000年   174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传统观念认为,保险公司是一种特殊的组织,它凭借大数定律把被保险人组织起来,产生自救行为。但是这并不能解释保险公司的投资行为,也不能解释一些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占总收益的比率相当大,更不能解释一些保险公司在本原业务的经营出现问题时依靠投资收益走出困境。采用静态分析方法是这一理论的主要局限性。本文拟创造性地综合运用企业理论、金融工程、微观经济学和保险理论的分析方法从一个新的视角──保险企业的合约性质──对保险公司的性质作出分析,并进一步对保险公司为什么需要投资作出新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72.
论绿色消费方式的形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绿色消费是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方式,它的形成对人类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主张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消费价值观,建立合理的财富分配秩序,调整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并依靠科技进步和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来促进绿色消费的形成。  相似文献   
73.
高等教育产业化过程中的价值取向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高等教育产业化在发展过程中对高等教育产生了消极影响。对高等教育价值的不正确的认识,是产生这些消极影响的重要原因。在高等教育产业化继续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应该坚持正确的高等教育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4.
It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clear that scientists, managers, lawyers, public policymakers, and the public must decide how to value what is provided by, and is a consequence of, natural resources. While “Western” scientists have clear definitions for the goods and services that ecosystems provide, we contend that these categories do not encompass the full totality of the values provided by natural resources. Partly the confusion results from a limited view of natural resources derived from the need to monetize the value of ecosystems and their component parts. Partly it derives from the “Western” way of separating natural resources from cultural resources or values, and partly it derives from the false dichotomy of assuming that ecosystems are natural, and anything constructed by man is not natural. In this article, we explore the previous assumptions, and suggest that because cultural resources often derive from, and indeed require, intact and unspoiled natural ecosystems or settings, that these values are rightly part of natural resources. The distinction is not trivial because of the current emphasis on cleaning up chemically and radiologically contaminated sites, on restoration of damaged ecosystems, on natural resource damage assessments, and on long‐term stewardship goals. All of these processes depend upon defining natural resources appropriately. Several laws, regulations, and protocols depend upon natural resource trustees to protect natural resources on trust lands, which could lead to the circular definition that natural resources are those resources that the trustees feel they are responsible for. Where subsistence or tribal peoples are involved, the defini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should be broadened to include those ecocultural attributes that are dependent upon, and have incorporated, natural resources. For example, a traditional hunting and fishing ground is less valued by subsistence peoples if it is despoiled by contamination or physical ecosystem degradation; an Indian sacred ground is tarnished if the surrounding natural environment is degraded; a traditional homeland is less valued if the land itself is contaminated. Our argument is that intact natural resources are essential elements of many cultural resources, and this aspect requires and demands adequate consideration (and may therefore require compensation).  相似文献   
75.
从审美的角度看,张岱的小品文卸去了“文以载道”的传统,以普通人的视角再现明亡之前其亲历的生活,多方面表现了大众风情,具有鲜明的世俗性:把在传统文人看来俗之又俗的生活素材诉诸笔端;牵引市民化的人物走进小品文;尤其小说化语言的运用,使得作品富于生活气息。究其成因,首先是文艺思潮世俗化的时代洪流。涌溢各处、不断浸淫;其次是当时市民阶层爱好并喜做小品文的风气甚炽,使得张岱需要考虑读者的趣味;再次是张岱家世生平的坎坷,使他处于文化边缘的写作境地,用饱含深情的笔墨展现市民形貌、礼赞世俗人生。  相似文献   
76.
探讨了儒、道"天人合一"观在生态伦理问题上态度之异同:基于天地生人、万物一体这一共同的根本观念,在人合自然的实践路径上,道家以自然为基点,讲求遵道而行、顺应自然;儒家则主张发挥人的作用力改造自然、人化自然。儒、道还从伦理规范层面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德要求,为当代社会解决生态危机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7.
司马迁的人生价值观是他“一家之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司马迁把“立德”、“立言”、“立功”作为人生的三大价值取向,认为在挫折和逆境中忍辱奋进是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条件,在他看来,人们应当珍视生命,面对死亡应有崇高的价值追求,要死得其所,要死得有价值。  相似文献   
78.
从人性的界定、人性的倾向、人发展的决定力量、健全人格的特征四个方面,将"以人为中心疗法"的人性观与中国传统儒道两家的人性观进行比较,探讨其中国化的可行性及其中国化过程中会面临的阻力。  相似文献   
79.
自然价值的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面临生态困境 ,这与人类价值观密切相关。自然价值的问题是 2 1世纪人们高度关切的根本性问题。为了认识自然价值问题 ,有必要了解自然价值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自然价值是自然物质生产过程的创造。自然物质生产是历史地发展的 ,自然价值的创造也是历史地发展的。这种历史发展促成自然价值的进化。总的说来 ,它朝着价值不断增殖的方向运动。  相似文献   
80.
本文简要论述了作为达尔文主义新发展的社会生物学在基因水平上力图恢复人的自然本质的努力,并分析了这种把人向基因的还原对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的影响,以及这种还原使人对自身及社会科学观念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