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86篇 |
免费 | 51篇 |
国内免费 | 36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篇 |
民族学 | 12篇 |
人口学 | 23篇 |
丛书文集 | 250篇 |
理论方法论 | 74篇 |
综合类 | 1440篇 |
社会学 | 158篇 |
统计学 | 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24篇 |
2021年 | 16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19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35篇 |
2016年 | 41篇 |
2015年 | 57篇 |
2014年 | 111篇 |
2013年 | 120篇 |
2012年 | 114篇 |
2011年 | 138篇 |
2010年 | 104篇 |
2009年 | 119篇 |
2008年 | 117篇 |
2007年 | 156篇 |
2006年 | 144篇 |
2005年 | 146篇 |
2004年 | 128篇 |
2003年 | 132篇 |
2002年 | 65篇 |
2001年 | 79篇 |
2000年 | 23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刑法身份是指法律规定的,对定罪量刑具有影响的一定的个人要素或一定的单位附属条件.这里的"定罪"是指在确定对行为者适用刑法并追究其刑事责任或适用刑罚的前提下才予以考虑的确定具体罪名的司法活动或立法活动,有别于确定刑法适用范围、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活动."量刑"指的是在定罪的前提下对行为者选择适用刑种和刑期,甚或包括免除刑罚的一种司法或立法活动.刑法身份具有法律事实特征、本质特征和刑法性特征,可以分为:自然人刑法身份与单位刑法身份,定罪刑法身份与量刑刑法身份,主体刑法身份与对象刑法身份,明文规定式刑法身份与暗含式刑法身份,积极刑法身份与消极刑法身份,自然刑法身份与法定刑法身份等.身份犯之身份,是指法律规定的行为者在行为时所具有的影响定罪量刑的个人要素或单位附属条件.其除具有刑法身份一般特征外,还具有犯罪主体依附性特征和时间性特征. 相似文献
32.
近年来,中国女性犯罪快速增长,其危害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相对于男性犯罪而言,女性犯罪在犯罪动机和犯罪危害方面具有主体上的特殊性。针对女性犯罪的自身特点,只有加强对于女性犯罪的一般预防,采取人性化的特殊预防处遇措施,才能有效遏制女性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33.
谢文钧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6)
决策过失责任是具有决策权的国家工作人员,因过失决断或决定而造成严重危害结果并且违反刑法规范而应当承担的一种职务过失犯罪的责任类型。是根据国家工作人员在公务活动中的职务行为的形式确定的。决策过失责任与通常所说的决策失误有着根本的不同。决策失误是工作中的一般失误,只是过错行为,而非犯罪行为。同时,我们认定决策过失责任时还必须与政治决策失误、科学探索的决策失误等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些不可避免的失误区别开来。决策过失责任形式在我国的刑事立法中有着一定的蕴涵和体现,但应当通过进一步的立法和司法解释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34.
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在我国近年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并且产生了一些新的侵权行为。相形之下,现行刑法中的相关规定在打击侵犯著作权行为的实践中渐显滞后。综观我国侵犯著作权立法的历史沿革和现行刑法中有关侵犯著作权罪的犯罪构成,结合司法实践,要从扩展刑法对著作权的保护范围,取消犯罪主观案件中的非法营利目的,侧重于对被害人的实质补偿,修改罚金刑、增强其可操作性,确立对侵犯著作权犯罪以自诉为主、公诉为辅的犯罪追诉模式和充分保护著作权人的权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国侵犯著作权罪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35.
丁为群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4):54-58
我国传统的刑法犯罪理论,罪过是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其主观方面的认定对于罪与非罪、以及量刑轻重意义重大。但环境犯罪主观方面具有不同于普通犯罪的复杂情况,司法实务中认定和证明行为人的主观罪过十分困难。因此,应该在坚持过错责任原则和犯罪主客观相统一的基础上,采用过错推定和举证责任倒置的制度。 相似文献
36.
李晋杰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28(3):13-14
职务犯罪的主体自身所追求的利益与手中所掌控分配利益的权力之问的矛盾能否解决,是从根本上抑制职务犯罪的决定性因素。对这种矛盾的解决,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很多方法,财产公示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文章分析了财产公示作为职务犯罪预防机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7.
徐伟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2):129-135
犯罪构成体系在结构表现上“仪态万千”,在达致犯罪认定的结果上“殊途同归”,其体系内涵均强调犯罪认定主观方面的总领地位,凸显客观方面对主观方面的印证作用,侧重犯罪人格的预防功能,体现思维的渐进性,囊括举证责任的合理分配。世界三大犯罪构成体系的中核将主观认定贯穿始终,并恪守客观方面印证主观方面之原则,正确厘清刑事诉讼法和刑事实体法在犯罪认定中的各自作用,具有贴近民意,契合实情之功效,予以合理把握均能在犯罪认定中发挥积极作用。犯罪构成体系仅是犯罪认定的方法和工具,无优劣之分,有适正把握之别。 相似文献
38.
当前经济犯罪的特点表现为犯罪领域扩大,涉案金额上升,犯罪类型增加,涉案人员岗位层面多元,但立案数量则呈下降的趋势。同时随着对外经济交往增加,跨国犯罪出现,涉农经济犯罪案件突出,作案手段复杂隐蔽。笔者通过对四川省绵阳市经济犯罪类型及成因等问题进行分析比较,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具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9.
沈志民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41-45
我国刑法理论在讨论犯罪之间的界限与区分时存在一定问题,或仅从犯罪构成上做简单比较的一般性区分,或认为没有必要也不应当讨论犯罪之间界限的观点都是不正确的。犯罪之间的界限是客观存在的,如果不能准确地划清犯罪之间的界限,就不可能准确地区分此罪与彼罪,从而不能正确地定罪与量刑。在研究犯罪之间的界限与区分时,首先确定在何种特殊场合两罪界限模糊难辨需要加以区分,然后通过比较两罪的构成特征找出在哪个或哪些构成要件要素上存在根本区别,抓住这些根本区别进行分析论证,最终得出两罪的区分标准。 相似文献
40.
张万顺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4):104-107
新中国刑法学的发展历程表明,刑法学研究应该与意识形态保持适当的距离,更不能以僵化的意识形态干预学术争鸣。近年来,刑法学知识正在经历转型,泛意识形态化的问题逐渐消减。在犯罪构造理论问题上,学界论战激烈,但意识形态的教条不再被作为论战的武器,以意识形态之名在学术争鸣中“打棍子、扣帽子”的做法已经失去市场,这是刑法学研究走向学术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