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9篇 |
免费 | 17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3篇 |
民族学 | 2篇 |
人口学 | 11篇 |
丛书文集 | 47篇 |
理论方法论 | 60篇 |
综合类 | 251篇 |
社会学 | 30篇 |
统计学 | 5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26篇 |
2012年 | 26篇 |
2011年 | 24篇 |
2010年 | 18篇 |
2009年 | 25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36篇 |
2006年 | 30篇 |
2005年 | 31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22篇 |
2002年 | 23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张檀琴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1(9):67-70
需要有无限性,同时也具有有限性。在量的方面二者的辩证统一是需要的重要规律。无限性的依据是人的社会性、发展性;有限性的依据是人的现实性、物质性。需要和欲望有不同的规律。需要是客观的,欲望是心理现象,有更大的无限性,容易背离人的实际需要。只有理解物质需要的有限性才能克服贪欲,才能与人分享,这是个人幸福和社会和谐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2.
123.
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宠,微信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风靡各类人群。微信朋友圈中“晒”美食、“晒”心情等内容折射了社会进步引发的人们乐于接受新观念、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亟需精神慰藉的现状。晒微信朋友圈已然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人们应该以一种包容的态度和理性的思维来看待这种行为。文章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微信朋友圈中“晒”现象的现状,揭示微信朋友圈中“晒”现象的深层原因,提倡人们以理性的态度对待这一行为,并从中汲取正能量,实现对优质生活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4.
终结,还是复活——对黑格尔与海德格尔之艺术终结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格尔艺术终结论的本质在于:终结的不是艺术,而是艺术作为人类的最高趣旨与绝对需要的崇高地位,是艺术作为真理最高表现形式的终结。海德格尔准确地把握了这一点,但并不同意黑格尔对艺术的判词。以真理说为突破,海德格尔重新为艺术确立了地位,指出伟大艺术是我们历史性此在的本源,从而为艺术的复兴奠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5.
126.
孙力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58-61
是否具备“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眼界 ,就在于能否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并且彻底运用之于认识和改造现实世界的历史运动之中。在社会主义运动与资本主义的复杂关联中 ,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基于“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眼界认识和把握资本主义的。二战以来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表明 ,资本主义还有继续存在的历史合理性 ,共产党人尚须以“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眼界认真研究和借鉴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的“合理内核”。但资本主义的“合理内核”并未抵消其腐朽趋势。 相似文献
127.
马尔库塞是较早地明确使用"消费社会"这一称谓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他认为,消费社会是富裕的,但同时也是病态的。第一,技术理性利用对消遣、娱乐、休闲等的控制,成为消费社会新的意识形态和统治形式;第二,不断发展的技术以及强大的商品和消费逻辑,彻底破坏了文化的传统形式和基础,使其丧失了颠覆和反抗功能,沦为单向度的文化;第三,消费社会不断地制造和满足各种虚假需求,这是所有异化现象的根源。基于对现代性的反思,马尔库塞构建了独特的消费社会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128.
James K. Whittaker 《Child & Family Social Work》2009,14(2):166-177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ross-national challenges of integrating evidence-based interventions into existing services for high-resource-using children and youth. Using several North American model programme exemplars that have demonstrated efficacy, the paper explores multiple challenges confronting policy-makers, evaluation 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 who seek to enhance outcomes for troubled children and youth and improve overall service effectiveness.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youth and family professionals, researchers, service agencies and policy–makers, with particular emphasis on possibilities for cross-national collaboration. 相似文献
129.
Evy Gunnarss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2009,18(3):252-259
The aim of this qualitative study was to study how older people experience aging and reflect on their need for care in the Swedish welfare context. Sixteen people were interviewed, aged between 77 and 92 years. Staying healthy and independent in their everyday lives were prized values for the informants. Some brushed aside thoughts of being in need of home help services in the future and others had a more reflecting attitude. The informants did not want to burden either society or their children. Through mass media and the experiences of their neighbours, they had gained a negative impression of eldercare. They were uncertain if there would be any helping hand of good quality in the future. On the other hand, informants who already had home help thought that it was helping them to maintain independence in everyday life and they were also satisfied with the help they received. 相似文献
130.
试谈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浩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6(2):37-38
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是时代的需要 ,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和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应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 ,遵循大学生成长的规律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 ,培养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