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22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76篇
理论方法论   63篇
综合类   332篇
社会学   134篇
统计学   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依照文化(主要是政治文化)影响国际关系和各国外交的理论,前者对国际关系和各国外交存在着诸多方面的影响.施政惯例是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各国外交中的作用主要是为各国外交行为体的外交行为提供相关的策略资源.在晚清的东亚外交活动中,统治者充分运用了"兴灭继绝"和"以夷制夷"这两个具有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特色的施政惯例,以此促进了规复琉球和劝导朝鲜主动开国这两项政策的制定,并对相关外交政策的实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2.
本文通过空间权重法和空间虚拟变量法设计了中国地区失业率邻居效应变量,并将其加入地区失业率模型后使用1995~2007年中国省域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地区失业率邻居效应显著存在,这表明毗邻省份失业情况会明显影响本地区失业率水平,这意味着本省在进行就业政策制定时需考虑毗邻省份的实际情况,与此同时,毗邻省份间的充分沟通与合作应成为减少本省遭受外部失业冲击影响的可能措施。  相似文献   
103.
和平崛起的中国面临从不平等的国际社会成员变成平等的成员,从国际体系的抗争者变成受益者,从国际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国际关系的重心由大西洋转向太平洋等国际环境等基本特征,应作出适当的外交战略选择。把握方向,坚持"韬光养晦";承担责任,善于"有所作为";求同存异,阐述和谐主张;擅用传播,塑造良好形象等应是当前中国外交战略中应有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4.
国际政治关系中的"第二轨道"析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二轨道"是介于官方外交("第一轨道")与纯民间交流("第三轨道")之间的一种特殊渠道,其突出特征是非官方性和有意识地影响官方决策。它凭借非官方的身份及与官方决策的特殊关系,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着独特而又重要的作用。"第二轨道"的兴起是当代国际政治演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既给人们提供了一种认识国际政治关系的新的分析框架和研究范式,也有着优化国际政治关系、增加信任、缓解危机、推动国际政治关系向前发展的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5.
日本对外来文化有选择地吸收借鉴,使其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日本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利用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其社会文化的变迁一直深刻地影响着日本外交。  相似文献   
106.
论及日本在近代的领土扩张时,国内学者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日本通过武力对领土的强取豪夺上。然而,标榜"文明开化"的日本为扩张自身领土手段频出,除了诉诸武力外,还通过外交谈判来满足其领土野心,小笠原群岛正是日本通过外交手段获得的领土。无论是幕末至明治初期,日本通过与英、美谈判确立了在小笠原群岛上的主权,还是"二战"结束后日本通过对美谈判实现了小笠原群岛的"复归",日本都是通过外交途径实现了疆域的扩张。深入探讨日本外交中的小笠原问题,将有助于对日本近代以领土扩张为目的外交手段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7.
有70余年历史的国际访问者项目,伴随着美国文化外交的发展,见证了美国文化外交模式的确立和文化外交目标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调整,彰显文化外交浓厚的政治属性。尽管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国际访问者项目的具体实施,淡化了政府干预文化事务的色彩,削弱了"政治宣传"的负面作用,以"非政治化"策略提高了文化外交效率,但国际访问者项目仍不失为美国政府文化外交目标和策略的缩影,其文化渗透的作用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108.
冷战结束以后,预防性外交成为备受国际社会关注的处理安全问题的新方式。随着1994年东盟地区论坛的成立,亚太地区各国展开了预防性外交的大讨论。由于各国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围绕预防性外交的基本概念产生了很大的争论。但是通过东盟地区论坛等多边合作机制的发展,在追求共识、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各方通过交流寻找普遍接受的共同原则,正在形成有亚太地区特色的预防性外交理论。  相似文献   
109.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末,中日关系迎来了两国复交以来最好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中日首脑互访频繁,互访次数位居大国之首,极大地推动了双方在资金、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合作,中日首脑在发展两国关系上发挥了显著的管道作用。可以说,这一阶段中日关系迅猛发展,首脑外交是双方关系得以实现的重要推进器。  相似文献   
110.
当今世界,文化外交不仅是争取良好国际舆论,树立国家积极形象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自觉地把握文化建设的精神力量和开展文化外交已成为时代的需要。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觉不仅集中反映在对文化建设的内容、目标和文化外交战略地位和作用等问题的理论认识方面,更是体现在多元化、全方位的文化外交的实践活动中。灵活、多样的文化外交为优化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舆论环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