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33篇
  免费   285篇
  国内免费   151篇
管理学   173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92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01篇
丛书文集   1249篇
理论方法论   262篇
综合类   6930篇
社会学   195篇
统计学   60篇
  2024年   147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170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143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95篇
  2015年   244篇
  2014年   512篇
  2013年   366篇
  2012年   503篇
  2011年   604篇
  2010年   484篇
  2009年   488篇
  2008年   598篇
  2007年   772篇
  2006年   673篇
  2005年   512篇
  2004年   484篇
  2003年   470篇
  2002年   387篇
  2001年   359篇
  2000年   183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黑龙江省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焦方义 《求是学刊》2004,31(2):51-55
文章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角度分析了黑龙江省的现实问题、潜在优势 ,比较“两种”工业化道路的本质区别 ,指出黑龙江省能否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 ,关键在于走出一条不同于过去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要结合省情选择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路径 ,充分发掘比较优势 ,培养竞争优势 ,加快进行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992.
杜向民 《唐都学刊》2005,21(2):53-56
推进大学德育创新是新世纪高校德育面临的重要课题。德育理念创新是大学德育创新的先导。在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发展信息化、人们的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背景下,新世纪大学道德教育应确立以下新的理念:德育为先,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德育应具有开放性、服务性,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等等,以促使德育过程系统化和德育终身化。  相似文献   
993.
包学雄  沈家共 《创新》2007,1(4):47-51
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工业化水平低,农村发展滞后,这使得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真正难点不在城市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而在农村和西部经济落后地区。相对于西部地区其他省区来说,广西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处于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拥有柳州老工业基地以及新兴的百色铝工业基地和沿海重化工业基地,正处于经济开始起飞阶段。要实现广西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高效路子。  相似文献   
994.
杜景华 《学术交流》2001,(5):118-131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这一时期,为我国学术的转型期.这里不仅包括着学术主题的变化,也包括学术研究由综合学科向各个单科专门化方面的发展.真正意义的红学应该说是从世纪之交的三位被人称为国学大师的人的参与而正式确立起来的.20世纪红学,是由几次大的高潮连接起来的一是世纪初新红学之建立,二是50年代之批判红学,三是70年代红学热,四是八九十年代之多元化红学新潮.以小说为研究主题也只是一个过渡期,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后,史学、文学、哲学、经济、社会学以及化学、地质学、生物学等,便逐渐各自成为专门学科,各类专家也便相继出现了.将50年代红学称之为"批判红学",将70年代的红学称之为"政治红学",还算是比较切题的.到了80年代后期经济大潮袭来之后,不论红学研究队伍还是研究者的知识积累方面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不能固定地认为只有考证本子和作者两个问题才是红学,红学是一个综合性的科学,它不仅包括有史学、哲学、社会学、文艺学、文化学,辽包括文献学、版本学、谱牒学等.  相似文献   
995.
罗瑾  任艳红 《唐都学刊》2004,20(5):158-160
新课程期待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从灌输到引导、从个体劳动到团体合作、从单一评价到多元评价。伴随着教学行为的变化,教师的角色也相应地从知识的传授者到知识体系的建构者、从课程的执行者到课程的研究开发者的转变;而角色期待得以实现的基础是教材的改革与创新;调整改革的心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转变政府职能,积极创造相应的条件。  相似文献   
996.
创新是高校学报持续发展的不竭之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维栋 《唐都学刊》2003,19(4):116-119
高校学报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知识经济、市场经济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要想拓展发展空间,保持持续发展,就必须创新.创新是时代发展对学报工作的必然要求.创新体现在学报工作的诸多方面,如观念创新、选题创新、栏目创新和机制创新等等.只要学报工作者善于创新、勇于创新,无论哪一层次的高校学报都有无限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97.
Professional biographies of care managers in the mid-ninetiesand, seven years on, their profiles and career choice are thefocus of this article. The work draws on two linked studiesbased on adult services in two social services departments.The profile of those who stayed in post and those who movedon raises issues for the social work profession, for managersand for policy makers. Those who stayed constitute an experiencedworkforce of middle-aged, predominantly female practitionerswith mixed views about the changing nature of the work. Thosewho moved include a group of females who became managers bydefault. The work raises issues concerning work pressures, genderprofiles within an ageing workforce, and succession planning.The findings link to more extensive workforce studies and contributetowards debates concerning the occupational identity and thefuture of qualified practitioners within a human services landscapewhich is constantly being reshaped within a culture of new managerialism.  相似文献   
998.
对林业新定位与国有林经营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林业经营体制新模式的探求,不仅从林业本身角度来考虑,更重要的是从整个国家的经济、文化、生态全方位的视角来看待它,通过国家对“天保工程”的实施,以及加入WTO后对林业的冲击和机遇,分析了林业的“新定位”问题,从而来探索林业在满足社会经济、文化、生态均衡发展的前提下,确定有利于林业自身发展的经营新模式——分类经营和股份合作制。  相似文献   
999.
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爆发后,新古典经济学产生危机,凯恩斯掀起了现代经济思想史上的"革命".五六十年代,"凯恩斯经济学"的实施,导致了新的危机--通货膨胀危机,70年代后凯恩斯经济学悄然退场,各色"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一度回潮.80年代末、90年代初,高失业率和生产停滞重新成为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主要经济问题,"新凯恩斯主义"--"现代主流经济学新综合派"应运而生.经济学上的危机、革命和综合,是西方现代经济运行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00.
Maternal stereotypes and the realities of mothering are prominent themes in Anke Engelke’s Ladykracher and Martina Hill’s Knallerfrauen, two of the most popular sketch shows in twenty-first-century Germany. This article relates their success to social anxieties about motherhood, which Engelke and Hill illuminate through the theme of their sketches as well as through their very use of comedy to do so. I begin by using close-readings of Ladykracher and Knallerfrauen to illuminate the political potential of the sketch form to challenge maternal myths and articulate taboo feelings such as maternal ambivalence. I then consider the innovation of these maternal sketches in view of traditional theories of comedy, which paradoxically draw their imagery from the realm of the maternal even though they discount real women and mothers as comic agents. I argue that the maternal sketches of Engelke and Hill are thus doubly subversive, challenging maternal taboos as well as the discursive and generic norms they susta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