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516篇 |
免费 | 293篇 |
国内免费 | 14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73篇 |
劳动科学 | 6篇 |
民族学 | 94篇 |
人才学 | 1篇 |
人口学 | 100篇 |
丛书文集 | 1246篇 |
理论方法论 | 267篇 |
综合类 | 6822篇 |
社会学 | 184篇 |
统计学 | 5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0篇 |
2023年 | 84篇 |
2022年 | 129篇 |
2021年 | 147篇 |
2020年 | 166篇 |
2019年 | 133篇 |
2018年 | 140篇 |
2017年 | 127篇 |
2016年 | 195篇 |
2015年 | 242篇 |
2014年 | 513篇 |
2013年 | 364篇 |
2012年 | 504篇 |
2011年 | 606篇 |
2010年 | 485篇 |
2009年 | 487篇 |
2008年 | 603篇 |
2007年 | 772篇 |
2006年 | 673篇 |
2005年 | 508篇 |
2004年 | 489篇 |
2003年 | 471篇 |
2002年 | 391篇 |
2001年 | 360篇 |
2000年 | 185篇 |
1999年 | 40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9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陈岳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3)
2008年底以来,中国外交的行为方式及其内涵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表现为全球问题积极应对、地区问题合作协调、多边外交直率担当、双边关系自主果断、海洋维权强化实效、军事战略主动公开。中国外交变化的特点表现为自信的大国心态、负责的对外行为和理性的指导原则。借鉴国际关系的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的主流理论分析中国外交变化的原因,自信来自综合国力的提升,负责源于积极参与国际体系,理性依赖思想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42.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和长期的战略意义。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难有实质性突破,究其深层次原因在于价值取向。人文价值取向孕育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思维,并在这种全新的思维下,提出当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43.
张晓辉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4(5):113-119
辛亥革命后,由于实业发展和民国政府的推动,广东城市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城镇及城镇人口的增加、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城市经济积聚的程度等因素,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尺度,以此为标准来看,南粤的城市化在民国前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44.
王崇杰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14(11):20-22
在新时期 ,我们应正确认识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与党员成份之间的科学关系 ;明确吸收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入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必然要求 ;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相似文献
45.
张晓生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3):37-38
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强化党内监督,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针对当前党内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大力营造民主监督氛围,构筑民主监督格局,创新监督机制,提高监督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6.
《金瓶梅》作者研究八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4—2003年的八十年,《金瓶梅》作者研究分为两个时期四个阶段,主要成果为前四大说与后六大说(包括集体创作说)。文章在回顾、总结、历史评价主要成果得失的同时,分析了此项研究存在的深层隐患:无权威崇拜观念掩盖下的随顺意识作祟;学术研究中普遍存在的单向思维症等。 相似文献
47.
《大公报》与中国现代文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为现代传播媒体,《大公报》独特的存在方式对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它论政而不参政,经营不为赢利,始终保持着只对时代发言不参与党派政治的文人立场。这个空间下聚集起来的作家群和他们的文学活动,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多元化格局中也同样具有独特性。他们希望文学超越政治影响,保持自身的纯粹和完美,与革命文学的宏大叙事和政治主题形成了鲜明对比。他们对文学独立性的强调,对作家个人身份自由性的重视,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表现领域。 相似文献
48.
白毅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24(6):30-33
农民是实践主体与价值主体的统一体,其主体地位的实现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信息化与农民主体地位的实现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结,实现农民主体地位是信息化在农村的发展目标,信息化在农村的发展要以农民主体地位的实现为基础,两者统一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该以信息化激发农民的主体意识,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拓宽农民利益表达渠道,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以此推动农民主体地位的实现。 相似文献
49.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平等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平等问题主要表现在社会保障、收入、基础设施、教育、就业等方面。当前,农民不能顺利地完成从农民到市民,从农民到工人的转化,不仅影响工业发展,还影响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同时对农民的利益也是一种严重的损害,会造成农民群体与城市群体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50.
刘彦群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5):15-18
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本文重点分析了福宝镇古今的重要区位和古盐道旅游开发的价值,并提出了福宝镇为中心的区域旅游开发建议,为相关区域的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开发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