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07篇
  免费   407篇
  国内免费   168篇
管理学   191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120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12篇
丛书文集   1556篇
理论方法论   389篇
综合类   8244篇
社会学   296篇
统计学   67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182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144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212篇
  2015年   273篇
  2014年   611篇
  2013年   447篇
  2012年   608篇
  2011年   778篇
  2010年   611篇
  2009年   609篇
  2008年   722篇
  2007年   934篇
  2006年   863篇
  2005年   663篇
  2004年   631篇
  2003年   615篇
  2002年   507篇
  2001年   449篇
  2000年   265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通过对100多位农村初中校长就新课程培训、对新课改的认识、教学行为的改变、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评价和考试改革等方面进行的调查,发现课程改革给农村初中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变化,但也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而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02.
绿色带型工业城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城市空气污染与城市工业规划密切相关。因此,新建或改建中小城市的工业规划区域,决不能再走“工业污染城市”的老路,应以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总结了有关城市工业污染教训的基础上,特别是吸取了天津开发区工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建设的经验,按照新的规划要求,提出了工业与城市同步发展的无有害气体污染的新型绿色带型工业城的构想。  相似文献   
103.
《论语·学而篇》第十六章"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传统的解释是"不着急别人不了解自己,却着急自己不了解别人",这未能切中孔子原意.从论语的不同注本看,更重要的是从孔子和《论语》的一贯精神看,该章应解释为"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担心自己没有东西让别人了解".  相似文献   
104.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创新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重点之一,作者认为重温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构建科学的哲学体系的思想对于推动这个问题的研究是有重要意义的。在作者看来,他们构建科学的哲学体系的主要原则是逻辑与历史一致,其具体表现是哲学范畴、原理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文章重点论述了列宁构建科学的哲学体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5.
在人类探索真理的过程中,经常要提出科学假说。科学假说有两个来源:一个是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另一个是提出假说者的心灵世界。科学工作者在对神秘现象的探测中,为了有一个设定的求解目标,往往就先提出科学假说。科学假说包含了人的创造性思维,它的产生是实践中的人的心理能力进一步发挥的结果。当科学工作者的创造性思维进入阴性物质世界进行探索时,本质上是在非平衡系统中寻找一种新的有序结构。无论是科学假说还是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都是它所处的时代的函数。  相似文献   
106.
文章探讨了新徽派建筑的类型和特征,对新徽派建筑的作品进行了评析。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徽派建筑的四条主要探索途径及成因,着重论述了它推陈出新的内涵和美学特征以及对新地方风格建筑探索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7.
对1927年顷茅盾的思想与创作的历史评价,历来存在两点分歧:一是怎么理解茅盾所说的我“有点幻灭”,但“并没动摇”;二是对他失去党的组织关系的原因和应作何评价。两者都应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上,放到当时中国革命现实、国际共运与中共党史史实大背景上作宏观考察。一是茅盾“幻灭”的,是他参与建党时就形成的“革命速胜论”,即认为中国革命是一步到位的“无产阶级革命”,但是他的共产主义信仰从未动摇过。二是茅盾失去党的组织关系的主要原因,在客观方面不在主观方面,因为他公开反对一度控制中共中央的“左”倾盲动主义路线,在具此“左”倾思想的党内负责同志看来,不能认为是“表现得好”而予以恢复党的组织关系。这一切充分表现出茅盾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勇于自我批评,勇于反对错误路线的难能可贵的政治品格与高尚人格。  相似文献   
108.
作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奠基者,梁启超民族主义充满了理性的色彩,少于种族和情绪的冲动,更多的是对国民性的深层思考和重新建构,通过对具有理想人格的“新民”的设计,而使中国终达至“新国”的目标,即一个独立自由富强的现代民族国家,它为最上之团体,具有优先性。“新民”与“新国”及其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构成他民族主义的主要内涵,这一思想也成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主流。  相似文献   
109.
20世纪90年代,上海以浦东开发为契机步入建立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历程。上海具备建立国际大都市的地理优势和现实可能性,但上海建成国际大都市离不开深厚的历史积淀。文章以1843年上海开埠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的有关历史资料为依据,来探究上海建立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近代历史根基。  相似文献   
110.
以新城市社会学理论的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来分析我国当代城市空间生产的特征,是一个新的视域。转型时期我国当代城市的空间生产呈现出新的特征,表现为资本、技术——工业理性刺激着城市的快速扩张,出现环境污染、建设破坏、文化破坏等社会问题,城市空间的生产是不同社会群体对空间的角逐过程和结果,反映着政府、公共领域与个人的边界。城市空间的生产能动地、全面地反映着资本、权力、财富、社会地位、利益等社会关系的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